体教结合:理想与现实博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更进一步说,促进真正意义上“体教结合”的实现,不仅对于高校系统而言任重道远,更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体育界的全面改革,若当前的“举国体制”无法进一步突破,很多问题都将难以解决。

  ■背景链接:体教结合政策演进

  新中国成立后,体育系统形成了从“业余体校—省市专业队—国家队”的运动员培养模式。这套体系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运转较为顺畅,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崛起起到了巨大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这一体系的弊端开始显现,其培养出的专业运动员因在文化教育方面的缺失,退役后就业困难。中国体育虽有金字塔塔尖,但金字塔的底座却处境堪忧。

  1985年,国原家体委和原国家教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学校开展业余训练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通知》,摸索建立一个除传统体育系统培养运动员渠道外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体育人才培养新体系。

  1987年,原国家教委和原国家体委联合下文,在高校中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中国的“体教结合”之路由此出发。

  2003年,国家将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外联和组团任务由国家体育总局移交给教育部,使得推行近20年的“体教结合”有了一个支撑点。

  此后,高校成为我国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一支有生力量。但同时,由于体制方面的不完善,“体教结合”的推进与理想目标相距甚远,有待体制与政策方面的深度改革。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