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观察:书法教育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
□新闻回放
日前,记者就书法进课堂的情况对部分省市的校长和教师作了随机调查。调查发现,开设书法课程的学校并不多,在一些乡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几近空白,书法进课堂效果不理想有教材、师资、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原因,同时与重视程度不够有关。怎样才能让中小学生爱上书法课?书法教育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在近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书法教育座谈会上,与会专家纷纷就如何更好地开展书法教育献计献策。
■本报记者 张贵勇
教材问题成为书法教育一大障碍
如今,有关中小学书法课的教材有很多版本,但精品不多,真正优秀并适合一线教学需要的教材非常少,许多教材充其量是练字的辅导材料。
“教材不能任意编写,更不是谁都可以编写。现在的书法教育是一纲多本,各地由于对书法教育的认识不同,在选用教材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一定要严把质量关,以免低质量的书法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中国出版家协会出版编辑委员会委员崔陟认为,推行书法进课堂首先要解决教材的问题。书法教育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尤其是当前书法界在入门方法、习字顺序等方面已形成一定共识,即从“颜柳欧赵”的四大楷书练起,再到行书、隶书,临帖也主要从公认的名家开始。
而对于如何编出既实用又优秀的书法教材,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教授倪文东建议,要多方参与教材编写,成员最好由书法教育专家、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以及文字学、古汉语教师等组成。
据了解,人民教育出版社已将写字与书法类图书研发出版列为全社“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并正在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及其他书法教育界人士展开沟通,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再推出一批优质写字与书法教材和大众图书。
上好书法课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
书法进课堂在现实中受阻,原因之一就是有些教师和学生家长认为,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对此,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协副主席苏士澎明确表示不赞同,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远远超过汉语,为何学习书写汉字反成了增加负担?说到底,还是对书法教育重视和认识不够。其实,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涉及中华文化的传承,既是美育又是德育。而开展书法教育,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视学生的接受程度强行灌输只会适得其反。
在上好书法课的同时,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梧田第一中学积极开展书法社团活动,吸引学生练习书法。校长林和认为,每个汉字背后都有故事,书法教育完全可以从300多个象形字入手,结合汉字的演变历史,以讲故事的方式加以渗透,使书法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以前的书法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实用性的工具,现在的书法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形式。书法进课堂应注重增进兴趣,提高鉴赏能力。”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赵长青说,书法不是简单的写字,将书法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之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更容易接受。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书法教育应该是循序渐进地推进,即从正楷切入,然后推广到行书、隶书等字体,最后过渡到临帖,写名言警句。
理想的书法教育应是全方位的渗透
在崔陟看来,书法教育进课堂是好事,但他不赞同在中小学开展频繁的书法比赛,尤其是全员参加的比赛。“中小学还是打基础的阶段,不能给予太大的压力。真正的乃至得到业界承认的书法比赛大多是在大学阶段之后”。
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书法教育,倪文东建议,在开好日常书法课的基础上,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定期邀请名家进校园,开展书法讲座,让学生近距离聆听和观察名家的书法创作,并与之面对面交流心得。同时,学校应多与文化部门合作,带领学生多参加一些书法展览,参观碑林石刻等物质文化遗产,甚至可以将课堂搬到博物馆里,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字、历史、古典诗词,体会汉字的美感,培养对汉字以及本民族语言的热爱。
山东省威海市塔山小学校长周玲告诉记者,理想的书法教育应是全方位的渗透,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经常给学生讲一些诸如王羲之、米芾等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有助于学生对书法家及书法产生立体的了解。而据她了解,目前一些中小学已汇编了这方面的校本教材,这对书法教育的深入开展大有裨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