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敢动”的教师
■禹治科
前两天和外校的一位老师谈起课改。他说,校长让他们改。他未改之前是全年级第一名,改了之后变成了第五名,他再也不敢改了。
的确,目前大部分老师搞课改,都是冲着“向课改要质量”的目标来的。在他们的眼里,质量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当尝试改革后,一旦影响了学生成绩,他们就又回到了老路上来,不敢改了。
据笔者观察,当前教师课改分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赶”动,第二层次是“感”动,第三层次是“敢”动。同样都在“gan动”,但动得程度不同。
“赶”动,即校长“赶”着动,靠行政推动,是被动的。这类教师对课改半信半疑,唯恐对学生考试成绩造成影响。在课改上瞻前顾后,缩手缩脚。老教法不中用还在用,新教法不会用就不用。他们总觉得“题海战术”用起来比较放心,稳扎稳打,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他们不从根本上想办法,只在体力上拼时间,九分耕耘,一分收获。课改只写在计划上,喊在嘴上,贴在墙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校长一赶他就动,不赶他就不动。
“感”动,即有感而动,虽是主动,但很多时候只是心动或嘴动。心动的教师大多都到过课改名校,有“亲身感受”,被现场的课改氛围“震撼”过。回到自己任教的学校课改时,兴趣很高,信心很足,但因没有学到精髓,往往是邯郸学步,最终影响了教学成绩,于是就“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埋怨一番,又回到老路上来。还有一部分教师只在嘴上喊着“感动”。他们谈起课改理念头头是道,评课时也总能结合新课改说出一二三来,可就是在自己的“责任田”上“不动”,公开教学临时改一点,平时教学还是老样子。
“敢”动,即敢于动,是行动,是全身心地投入行动。这类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彻底转变,他们心系教育,相信学生,敢为人先,敢于担当,是课改的勇士。当然,此处想提醒各位同仁的是:课改切忌盲动,最好在各项准备充足的情况下,“成竹在胸”地动。
“赶动”是被动,“感动”是心动,“敢动”才是行动。
一味地抱怨客观条件,而不是从自身方面找原因,只是口头上“为之震撼”地“感动”,抑或“隔靴搔痒”地“嘴动”。不在自己的“责任田”上“真枪实弹”地行动,不自下而上地“闹革命”,不建立更多的“课改根据地”,课改的星星之火,恐怕很难形成燎原之势。朱永新教授曾说,关上教室的大门,教师就是国王。他鼓励校长、教师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微改变”,从小事开始善待每一个学生……他认为,这种自下而上的内在改变,可能不会有立竿见影的奇效,却是一种滋润人心的化雨春风。同时,时代赋予每一个校长、教师或者说公民的责任,不是袖手旁观、等待抱怨,或者止于声讨和批判,而是从我开始的切实行动。这种改变其实是极具深意的,公民社会的形成,正是始于这种细微的改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