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儿童创新的沃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2-04-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王灿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李吉林就开始了审美课题的研究,提倡“让艺术走进语文教学”,1997年更明确地主张教学应当倡导“美感性原则”。

  李吉林常说,美,是创新的出发点,美让孩子走向创新。在她看来,创新是人的情感与智慧交融的结晶,通过美,我们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而且可以熏陶、感染学生的幼小心灵,进而在学生获得美感的过程中,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动力,所以她一直将美作为儿童创新潜能开发的突破口。

  三十多年的探索,李吉林总结出“再现美的教学内容”、“选择美的教学手段”、“运用美的教学语言”、“表现美的教师仪态”等多种方式,构建了一个个独特而充满灵性的“审美场域”,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进而影响儿童的整个精神世界。“当他们长大以后,会因为追求美的境界,而不惜代价地为事业、为民族、为人类去创造,真正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创新人才。”她以为,这才是我们今天培养创新人才的终极目标。

  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可言,思维迸发出来的最灿烂、最具价值的火花就是创新。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开发儿童的创新思维。

  李吉林认为,这种思维并非传统意义上一味注重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并非追求统一答案的定向思维,教师应引导、鼓励儿童想得远些,想得快些,想得与过去不一样,想得与别人不相同。

  她创造性地提出“要给孩子一个宽阔的思维空间”的教育主张。在她的心目中,“宽阔的思维空间”就是可以随意地想,甚至可以想入非非,想错了也无妨,不受约束,没有规定,不需剪裁,唯有这样,才能促使儿童无拘无束地思考。

  她说,儿童思维空间的“宽”与“窄”与教师的主导思想紧密相连,所谓某老师把学生教“活”了,某老师把学生教“呆”了,这是与教师提供思维空间的“宽”与“窄”相关的。

  情境教育创设的“优化的情境”具有和谐的美感、广远的意境以及情感的驱动,因而它成为最适宜儿童展开幻想的思维空间,凭借情境激起的想象,儿童可以“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在臆想中揣摩,在幻境中创新,创新思维也就从中得到了锻炼。

  美国心理学家阿里克森认为,任何领域里天才的产生都是本人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任何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经过10年时间的训练,都可以有天才般的表现”。李吉林从天才成长的“十年定律”中得到启示,认为训练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

  新课改强调用活教材,教活学生,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但李吉林认为,小学阶段的课程是基础性的,基础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亲身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熟练,在实践中提升。因而,在把学生教“活”的同时,务必要讲究“实”。

  但她所讲的训练绝对不是“题海战术”。她说,我们绝不能将训练和那些单向的习题练习混为一谈,“训练,是能力的训练,说得更明确一些是实践能力的训练,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实践产生的价值”。在她看来,实践训练的目标就是为儿童的创新打下必要的基础。

  凭借优化的情境,她给学生设计了观察、探究、审美、评判、语言等活动,既引导学生用形象思维展开联想、想象,甚至浮想联翩,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让学生沉思冥想,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趣中学,在做中学,使得看似矛盾的“活”与“实”相互交融,相辅相成。

  作为中国的文化象征,“师道尊严”由来已久,但“师道尊严”必然导致教师的威权以及随之而来的儿童主体性的沦丧。多少年来,我们所培养的人才亦步亦趋,畏首畏尾,不敢逾越雷池一步,折射出的恰是这种长期被扭曲的师生关系。

  “这虽然不是教师的本意,但这种有距离、有鸿沟的师生关系,却严重地摧残了学生处于萌芽状态的创新潜能。”李吉林深有感触地说,一个爱学生的教师应该学会“宽容、宽厚、宽松”。“宽容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有了这点精神,教师就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知识传授者,不再‘唯我独尊’、‘唯我独是’。”

  她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其一是倾注期待。她从“罗森塔尔效应”得到启示,认为教师倾注的殷切期待会积极作用于儿童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从中汲取力量,进而形成强大的创新驱动力。其二是真情交融。李吉林说,情感可以在无意间激活儿童的创新动机,美好的情感会使人变得聪明起来,因而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应以情感为纽带,让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其三是合作互动。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倾听小伙伴的发言,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并在这种互动交往中引发新的思考。在这样亲和、互助的环境中,培养起儿童敢于创新的勇气、乐于创新的热情以及“我能创新”的自信,这对释放他们的创新潜能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也为他们日后事业的成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作者系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南通大学创造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