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地方 凸显特色 打造民族职教品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2-05-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温泽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林 阿拉伯语商贸服务情景模拟口语课 机电工程系学生在校内精密加工车间上数控铣床实训课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规划鸟瞰图

  学院概况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全国回族聚居比例最高、以发展“慈善产业”而闻名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是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并享誉大西北的“全国百所名校”之一的宁夏吴忠师范学校。2001年2月,吴忠师范与吴忠市职工中专、吴忠市职教中心合并,组建吴忠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12月,学院更名为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281名,学生5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名,副高以上职称81名,讲师85名,“双师型”教师83名,先后聘请外籍教师6名。设有经济管理系、机电工程系、艺术系、外语系、教育系与中等职业教育部、成人教育与培训部“五系二部”,附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阿语商贸服务专项职业能力考点、宁夏阿语翻译人才培训培养基地、宁夏黄河善谷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等各类培训基地16个;设有初等教育、数控技术与维护、清真食品加工技术等高职专业13个;机电一体化技术、平面设计等中职专业11个。其中,学前教育、应用阿拉伯语为国家财政支持重点建设的骨干专业,室内设计技术、学前教育、机电一体化为自治区级骨干专业。另外,还设有成人学历教育专科专业16个,与部分高校联办本科专业8个,基本形成了以高职教育为主、中职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两翼的发展格局。

  2009年10月,在自治区、吴忠市两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学院整体搬迁至吴忠市教育园区。新校园占地1000亩,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现已完成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校园网设备先进,万兆核心、千兆到桌面的有线网已覆盖整个新校园,联网计算机近千台,数字化校园初见雏形。学院馆藏图书18万余册,拥有6506万元的教学、实训设备,初步建成了覆盖14个专业,100个实验室、实训车间的自治区职业技术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并与43家区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建立了稳定的与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的校外实训基地。

  学院办学成绩显著。现有全国优秀教师3人,自治区教学名师4人,吴忠市教学名师2人;自治区精品课程6门、教学团队1个,承担了自治区科研课题17项;荣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在近两届国家和自治区高职学生各类技能大赛中,共获得26项一等奖、45项二等奖、42项三等奖;2006年,学院以良好等次率先在宁夏通过了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曾先后被教育部、自治区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自治区文明单位”、“全区职业院校学生暨教师技能竞赛技能人才培养奖”等20多项荣誉称号。

  立足区域经济 确立学院发展战略与办学理念

  作为地方高职院校,面对宁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大背景,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要凝练自己的办学特色,就必须与地方经济协调并进,以教育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变,来适应和服从地区发展方式的转变,走人才培养创新之路。

  学院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依托民族地区优势,围绕宁夏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之势与学院的发展现状、自身条件,按照“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发展特色、提高水平”的思路,认真调研,分析论证,形成了明确的发展战略:立足宁夏,面向周边,服务地方,着力打造民族品牌。形成各专业协调发展,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不断强化“开放办学、产学结合、崇尚实践、强化应用”的办学特色,培养面向行业、面向企业、面向基层的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简言之,就是“12231”的办学理念,这便是:

  认准一个基本点,即“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培养面向行业、面向企业、面向基层的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树立两个理念,即“学有所用”、“学而能用”、“以用立业”的教学理念;“实基础、重应用、强素质”的培养理念;适应两个需要,即教育教学适应学生求学、求技、求职的需要,人才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牢记三个办学指导方针,即:不求大。为确保办学质量,学院将全日制学生规模控制在5000—10000人左右,并以此合理规划配置资源。不求高。安于其位,走内涵发展之路,重视教学质量、人才质量、服务质量,精心打造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不求全。集中力量,优先发展自己的强项。依托宁夏民族地区区位优势,抓住民族文化、民族经济、慈善产业发展机遇,叫响民族职教品牌。把握一个服务定位:立足吴忠,面向宁夏,服务地方,构建服务型民族职业教育体系。

  办学理念与发展战略的准确定位,强化了全体教职员工“以生为本,质量立院,特色兴院,人才强院”的意识,有力保证了学院健康稳定发展。

  依据地方产业结构特征与需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以对接地方经济建设为契机,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走特色发展之路,有所为有所不为,较好地实现了从注重硬件建设、规模扩张到规模适度、深化内涵建设的战略转型。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三个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职业道德素养、技术应用能力、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学院除了把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着力营造一种“技兼于道,道进乎技”的校园文化氛围外,还在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的带动下,将行业、企业标准纳入培养体系,对学前教育、应用阿拉伯语、室内设计技术、初等教育等13个高职专业与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供用电技术等11个中职专业,重新修(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力求突出“三个融合”。

  一是主干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真实工作内容相融合,突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学院对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进行项目型课程改造,压缩理论课学时,减少课程门数,提高了课程实践性知识与经验性知识的“含金量”。二是实践教学标准与现行的职业资格标准特别是高级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有的专业适度超前或超越了现行职业资格标准,体现了高标准、严要求、强训练的特色。三是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融合,体现了专业人才培养与实际生产过程的高度相关,实现了校内实训、顶岗实习与综合性毕业设计的有机结合。各专业提高了校内实训的比例,落实1—6个月的顶岗实习要求,健全了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确保了顶岗实习的质量。

  初步形成了“政、行、企、院”四方联动的办学体制。

  宁夏民族专业技术学院是市属地方院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初步形成了“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办学体制,为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目标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政府与学院。自治区与吴忠市人民政府将学院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作为产业中的人才支撑环节进行建设。自治区下拨经费2800万元,教育园区无偿提供1000亩土地,学院争取银行贷款1.3亿元,确保了学院如期搬迁至新校区。与此同时,学院作为人才支撑机构常参与政府相关的招商引资活动,政府也在政策、信息、重大项目、校企合作等方面,给予了学院大力支持。这无疑有效地促进了学院跟进产业发展,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形成与地方经济对接的专业群。

  行业与学院。与行业对接,实现了行业标准进校园。学院以教育、机电、酒店管理、清真食品加工等职业岗位要求来指导课程建设,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和相关制度,开发精品课程,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企业与学院。在政府统筹、行业指导下,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建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开发项目,共建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在实践中,学院探索形成了“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实习顶岗”、“合作培养”、“实习就业一体化”、“项目导向”等校企合作模式,有效解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十一五”期间,学院向吴忠、宁夏及周边地区累计输送技能人才30700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5%以上,为回族聚居地区的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契合区域经济发展环境 合理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学院紧紧围绕自治区宁东能源基地和吴忠市“两城五园”(太阳山、青铜峡2个工业城和盐池、同心、青铜峡、红寺堡、金积5个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和人才市场需求,积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求实现高职教育专业的动态调整,增强学院核心专业的竞争力。具体措施是:

  优先发展与宁夏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特色专业,大力扶持民族品牌专业,做精重点专业,做强优势专业,积极拓展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建成以国家级骨干专业和自治区级骨干专业为龙头的7个专业群,形成各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与需求整合改造已有专业。

  2010年,学院引入专业淘汰机制,本着“就业率连续3年低于自治区平均水平的专业,渐少或暂停招生;对不符合市场和社会需要的专业予以撤销”的原则,对现有的15个高职专业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其中1个专业暂停招生,1个合并到其他专业。具体是:做精室内设计技术、学前教育、机电一体化3个自治区重点专业;做强数控技术应用与维护、汽车检测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市场营销等优势专业;做优初等教育、英语教育等专业;着力打造应用阿拉伯语、清真食品加工技术、清真烹饪与营养等民族品牌专业。

  合理设置新专业。筹建环境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与应用、煤炭深加工与利用、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民族服饰用品、民族特色旅游、阿拉伯经济贸易、护理、化工等专业。

  课程建设贴近职业岗位重融通

  近年来,学院以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以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大了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力度。坚持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务实有效的课程体系,将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要求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使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融通、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与行业标准融通、与生产实际融通。强化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化设计,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主线,对整个教学、实习与实训环节进行最优化整体设计。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学院采用了“洗脑袋”开窍法:一是聘请国内外课程专家“讲课程”,转变教师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理念。每年邀请10名以上国内外、自治区教育专家、知名教授来院作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教师素养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二是围绕课程建设广泛开展教研活动。如请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介绍课程开发方法和经验;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一期两说”的说课活动,并将“说课”作为深化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式常态化,不仅制订了“说课”标准,还经常聘请金牌教师进行“说课”示范。

  目前,学院已建成自治区级精品课程6门,院级精品课程9门,荣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承担自治区科研课题17项(已结题11项)。全院每年举办一次学生技能展示大赛,累计10240人次参加了90项展示,作品5000多件。参加全国英语演讲口语比赛,有20人次分获一、二、三等奖;2次参加全国“金钟奖”合唱比赛均获宁夏赛区银奖;参加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夺得表演项目银奖、铜奖;参加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获甲组二等奖,等等。2012年,学院组队参加全区第四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收获一等奖10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2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