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引领战略产业崛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2-05-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接第一版)

  以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量子通信技术,在国际上被视为保障信息传输最安全的手段,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国际竞争激烈。中国科大在该领域一直走在世界领先行列。2009年,基于潘建伟院士和郭光灿院士两个团队的原创成果,中国科大利用政府和社会资金,在合肥和芜湖分别成立了安徽量子通信有限公司和安徽问天量子有限公司,成为我国量子通信技术产业化的拓荒者。

  日前,“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建成并进入试运行阶段;由中国科大与新华社共同研发建设的“金融信息量子通信验证网”随后在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开通。这标志着量子保密通信向产业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在此过程中,安徽量子通信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大密切合作,成功研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量子通信产品系列,不仅在民用市场实现了盈利,而且在国防、金融等重要领域得到初步应用。

  据郭光灿院士介绍,以量子密码技术为基础成立的问天公司,目前已形成以量子信息产品为核心,以量子智能产品和LED产品为辅助的产品系列,其中量子信息产品已广泛应用在芜湖政务网、芜湖军分区以及国家相关保密单位等。公司目前正在建设“问天量子工业园”,预计今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大学首先考虑的不是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赚多少钱,而是尽快将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朱长飞说,在科技创新链中,大学更主要的是提供“源头活水”。

  产学研结合有了“铁打的营盘”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研发力量薄弱,而研究型大学科研的主要任务是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无力独自完成创新链条的各个环节。

  针对这个问题,中国科大积极创新体制机制,除了与企业开展合作研发外,还面向省内行业龙头建设一批产学研合作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

  2011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复成立“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这是中国科大与科大讯飞公司长期紧密合作的结晶。实验室整合源头核心技术研究资源,将建设成为我国语音及语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平台,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在语音及语言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自2009年以来,在安徽省政府的支持下,中国科大加强产学研“联姻”,与中电集团38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成立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与黄山永佳有限公司联合建立“膜技术与膜材料研发中心”,参与建设合肥光伏光热研究院、合肥现代显示研究院。同时,学校还是安徽省污水处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起人。

  “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在我国依然存在,关键是缺少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中国科大建立这些研发平台,将实验室的成果放大、中试、集成,形成相对成熟的技术甚至产品,然后到企业推广应用。”朱长飞说。

  培养创新人才促进成果转化

  原始创新成果往往懂的人较少,转化比较困难。掌握成果的教授直接去做是一种途径,但在朱长飞看来,这并不是资源最优化的办法。“因为教授们擅长的是科研,闯市场不是他们的强项,何况他们精力有限。”

  “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通过创新人才培养尤其是研究生培养,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朱长飞说。科大讯飞公司副总裁胡郁证实了朱长飞的说法。不仅科大讯飞公司的“元老”多为中国科大的毕业生,而且在现有1700多名员工中,科大毕业生就有400多人。胡郁就是中国科大毕业的。

  为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近年来,中国科大还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硕士研究生教育逐渐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目前,学校每年面向安徽招收的软件、物流等工程硕士及各类MBA、MPA学员达1100多人,这些创新创业人才为本区域的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前不久,中国科大还获批成为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在“电子与信息”和“能源与环保”两个领域开展工程类领军人才的培养。

  中国科大校长侯建国院士表示,今后,学校将继续发挥基础研究的优势,以基础研究带动高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探索一条“科教结合、协同创新”的新路,为国家和安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