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学校”感化特殊孩子
■本报记者 刘磊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是老师眼中的“捣蛋鬼”,是父母眼中的“调皮大王”,甚至是外人眼中的“坏孩子”,他们性格怪异、缺乏自信,游离于学校、家庭、社会边缘……对他们的教育,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成都市新津县通过开办“爱心学校”来感化这群特殊孩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新津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由该县关工委发起,2005年9月,第一所“爱心学校”——顺江爱心学校成立。“和‘工读学校’不同,‘爱心学校’并不是把特殊孩子单独集中到一所学校,而是在学校相对集中的片区,选择一所普通学校设立为‘爱心学校’,到这所学校就读的特殊孩子随班就读,并挑选认真、细致、负责的老师担任这些特殊孩子的‘爱心爸妈’。”新津县关工委副主任高敬全说,这些孩子本来就缺乏关爱,如果再把他们孤立起来,只会适得其反。
“爱心学校”招收了许多年龄在10至18岁,家庭困难,行为习惯有待矫正的问题青少年。学校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教育,免费提供在校期间的生活费用,并组织志愿者、校外辅导员对他们开展一帮一活动。“这些特殊孩子其实并非不可救药,‘推一推’可能走上一条灰暗的人生路,而‘拉一拉’却能和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高敬全说。
地处花桥镇的新津三中是全县第二所“爱心学校”——花桥爱心学校。校长袁培泽说,差不多每个特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有的父母因为犯罪正在服刑,有的父母因为吸毒正在劳教,有的父母残疾或病重失去了劳动力,还有的因为父母离异成了单亲孩子……”袁培泽认为,孩子们的不幸各有不同,但相同的都是他们严重缺少家庭关爱,而家庭关爱的丧失,让这些孩子在心理、人际交往、学习行为上出现特殊状况,变得自卑、冷漠寡言,自控能力、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都很差。“作为教育者,我们就是要给他们补上这份爱,让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袁培泽说。
“爱心学校”专设了“爱心爸妈”管理制度,通过“一对一”的贴心关爱,一寸一寸温暖他们孤寂的心灵,一步一步融化他们心里的坚冰,一点一点拨亮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灯。
今年23岁的杨亚平是花桥爱心学校初一(2)班班主任,也是班里一位特殊学生的“爱心妈妈”。“这个孩子从小受了太多的打击,爸爸在精神病院里治疗,妈妈离家出走,就剩下她和年老多病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只有更多的关爱才能抚平她心灵的伤口。”说起自己的“女儿”,尚未结婚的杨亚平眼中流露出的是无比的心疼。
上学期,杨亚平对这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家访,女孩家中窘迫的生活环境让她的心颤动了,她下定决心要当好女孩的“成长守护者”。每天,杨亚平都会在课余闲暇时和女孩聊天,帮她解决课业难题。女孩吃饭、休闲等日常生活也都成了杨亚平定期关注和过问的“功课”。时间长了,女孩紧闭的心扉渐渐打开,各科成绩有所进步,在班级里也交到了好朋友。
目前,新津县已开办了3所“爱心学校”,新津县教育工作者用爱心让更多“问题孩子”成长为社会栋梁的美好愿望也正一点点变成现实。据新津县关工委和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准备把爱心学校的办学模式覆盖到所有中小学,让每一所学校都有“爱心爸妈”,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