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会背后的体育隐忧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2-09-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付业兴 绘

  □新闻回放

  看台上冷冷清清,主席台侧下方几个组织来的观众和没有比赛项目的运动员稀稀拉拉的喊声,偶尔打破场馆的寂静。这是记者日前在天津举办的第九届大运会武术赛场上看到的场景。大运会期间,记者在多个场馆看到过这种“冷场”的局面,一届高水平的大运会成了“无人喝彩”的比赛。虽然大运会屡创佳绩,但普通大学生的许多体质指标却持续下降。

  ■本报记者 李小伟

  高水平赛事为何观赛者寥寥

  作为全国大学生最高水平的赛事,为何观赛者寥寥?记者经过采访了解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本届大运会的场馆间距离较远,观看比赛相对麻烦;二是本届大运会采取了不售票、分发送票的办法,一些观众由于无处买票不得不放弃去赛场看比赛。但记者经过进一步调查后发现,事情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记者在海河教育园区赛场遇到一名从天津现代技术学院走出来的女大学生,当问到赛场离学校这么近,为什么不去看比赛时,她答道,我不喜欢体育也不想去看比赛。一名男生的回答令记者错愕,“大运会跟我没什么关系,不想去看,再说也没票”。

  一名靠高考加分进入高校的大学生运动员小刘说:“大运会好像越来越看重比赛成绩了,连孙杨这样的奥运冠军选手都来比赛,我们怎么跟他比,就算练一辈子也撵不上他。”

  由于有孙杨等一大批奥运选手前来参赛,本届大运会捷报频传。然而与大运会不断取得骄人成绩相比,2011年公布的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调研结果表明: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持续20年下滑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大学生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却在继续下降。

  缺少体育锻炼致身体素质持续下降

  为什么生活好了,大学生体质却下降了?江苏省教育厅体卫艺教处处长杜伟分析,缺少锻炼和不良健康行为是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本科院校体育课一般都开设到大二,大三就没有必修课了,加上高校扩招后学生数激增,体育活动场所捉襟见肘,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明显不足。而与此同时,很多大学生由中学的“圈养”变为大学的“放养”,很不适应,作息规律混乱呈现无人管、无规律局面,不少男生在无休止的上网、玩游戏中身体素质不断下降。

  张鸣(化名)是天津某高校的一名大二学生,进入大学后,张鸣成天沉溺于游戏中,每天都要到夜里一两点才睡觉。从来也不吃早餐,基本不参加锻炼,上体育课也是在应付,体重已从入学时的110斤涨到了150斤。“现在作息根本没规律,体能下降太厉害了,爬高一点的楼都不能一口气上去。”张鸣说。

  像张鸣一样,生活作息没规律的大学生比比皆是。南京大学地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2011年对本校近400名学生进行的睡眠调查显示:“今天睡、明天起”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过去式,大多数学生都是“今天睡、今天起”。

  全国学生体质监测小组组长邢文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如果不采取措施遏制,后果堪忧。”他认为,大学生人群身体素质继续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体育锻炼意识缺乏、体育锻炼时间不足。他介绍,调查显示,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明显少于中小学生。现在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呈低龄化趋势,很多都是由于运动不足造成的。

  重高水平队伍轻群体活动

  9月21日晚8点10分,记者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看到,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和田径场上,有很多学生借着微弱的灯光在锻炼。一名男生告诉记者,自己几乎每天下课后都会来打篮球,一直要打到晚上8点半左右。很多男生都表示,场地就这么多,每天都要占场子才能玩得痛快。据该校的一位教师介绍,虽然学校这些年建了不少场馆,但依然不够用。

  与男生相比,大学女生的体育锻炼量差强人意。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女生喜静不好动,她们的苦恼在于学校没有提供更多适合她们的运动项目。上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时,只有少数适合女生的健美操、瑜伽项目。“大学里可供我们选择的体育项目实在不多。”大运会志愿者王薇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高校体育中普遍存在“重视高水平队伍,轻视普通大学生体质”的现象。某高校一位体育部主任告诉记者,去年该校有体育经费80万元,但大部分都用于代表队训练、比赛和奖励了,用于群众体育的只有几万块钱,差距很大。

  举办大学生运动会旨在鼓励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能文能武”的高水平大学生运动人才。增进大学生体质和举办大运会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两者应该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只有把基础打好了,高校运动队的水平才会高。反过来,举办高水平的大学生体育比赛对于带动和激发普通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也应该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不应该是像现在这样“两张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