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长的“大局”走进学生的“小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2-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人与人的交往离不开话语的交流,校长与学生相处,难免也要说上几句。在学校有仪式感的活动中,校长讲话也是常有的事儿。

    私下面聊,来得自由,校长们大多能走进学生心坎里,但在正式场合,校长有时候就会有点“架子”——下不来。如在开学典礼、结业典礼等活动场景中,因为场面大、距离远、对象多、仪式感强,每个学期还复现,有些校长图稳,讲套话,走老套路,讲得顺溜,常伴有气势,给成人听来,架子端得正,可学生不喜欢听——没有“孩子话”,即话语中没有孩子。因此,学生常常把校长致辞仅当作仪式中的流程而已。

    如何讲话,学生才受听?校长观念上要从“大局”到“小局”,进“小儿科”,讲“孩子话”,在校长的话语中糅进学生的身影是非常好的路径之一。

    做教育,要做到学生的心坎上,校长致辞也是在做教育,要想走进“小儿科”,就要先知晓学生想听什么?尽管答案很多,但学生往往对自己身边的人与事不排斥。一来熟悉,二来鲜活。当校长的话语里有了学生熟悉的身影,被点名的肯定备受鼓舞,还没被点名的期待下一次也能从校长口中蹦出自己的大名。每一次校长致辞能让“榜样”生发力量,能让每个学生有所期待,温度自然从每个人的心间升腾。

    记得上学期结业典礼,轮到我替校长致辞。每个学期都会在一些关键时间节点上与学生见面,如何继续满足给出高期待?不断翻新花样确实有点难。在我黔驴技穷时,路过德育处,看到一年级学生王询之放在他妈妈办公桌上的一座折纸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忽然有了灵感——何不借金字塔之形,表金字塔进阶向上之意。

    那天讲话,我从金字塔生发出去:“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它一共有几层?各层所对应的食物是什么?最底部叫第一层,最上端叫第五层,第一层是谷薯类,要经常吃;第二层是蔬果类,要多吃;第三层是鱼禽肉蛋类;第四层是豆奶坚果类,要适量;第五层是油盐类,要少吃。当然还要多运动,多喝水。有了这个膳食宝塔在心中,身体健康,个个像孙悟空,那叫真神通。”

    简单的互动,是一种对话热身,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接下来,我再以金字塔作比:“如果把学校的发展比作搭建金字塔的话,我们已经不断地走向我们的塔尖。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一个同学,那就是黄子彧同学,他自学编程,获得全市第一名的佳绩,刷新了纪录。本学期有很多同学在省市获奖,如果这是学生成长的一座金字塔,黄子彧同学就是这个学期的塔尖,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对于学校而言,每个学期总有一两个学生在某个领域可成为学习榜样,抓住这一点加以鼓励和赞扬,就等于为学生下一次的进步和更多学生的成长埋下种子。

    言语中有学生,校长讲话才能受欢迎。值得庆幸的是,自己身上没有过多的“光环”,让自己多出了很多与学生一起相处的时间。我可以接下学生提出的挑战,也可以拜学生为师……在本次结业典礼前,我还在认真阅读感动校园十大人物的事迹宣传栏,认真阅读刚刚出炉的校刊《叮咚响》,我的话语才会更加鲜活,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也更能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

    转眼间,新学期又来了,开学讲话则是开启新篇的力量。校长不要片面理解“力量”,它绝不是慷慨陈词,绝不是掷地有声,大音希声,只有贴近学生,校长致辞才能更接地气;只有话语中穿梭着学生的身影,才有蹲下身来的“大气度”,才有所谓的“承载与包容”。校长想让新学期寄语有感召力,就得先做功课——翻翻看看听听学生的寒假作业、成长故事,把带给自己触动的、感动的、激动的人与事记下来,甚至可以把学生动人的、精彩的作品搬上主席台。如果校长有点雅兴,自己写副春联,把特别想表达的意思和特别有意思的学生写进去,找个学生用毛笔来写写,那么可以想象,当校长在台上用嵌名联抖出心中的“包袱”时,既应景又有情趣,新学期的气象自然而然就大不一样。

    温度,如果出于人际,就不是空间的距离、时间的长短,心中有没有人,是决定人际温度的关键。

    作为校长,每逢致辞,特别是面对小学生,切忌用成人思维来组织语言。我们要时刻考虑听众,是孩子,就要跟他们说孩子话,说他们知道的话、听得懂的话,甚至看得到的话。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校长太忙了,哪有时间天天泡在学校,待在学生中间。正因如此,校长更应全局把握,系统推进,整体考虑发展。在当下,校长要尽量避免被行政事务所绑架,远离教育的芳草地。任何远离学生所谈的教育,都是伪教育。做好真教育,一定要把陶行知先生的箴言化在心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真”,达“人”,基本教育常识。

    校长致辞要说得好,学生受听,校长则须放下自身所谓的“大局”,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小局”!

    (作者系浙江省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