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商帮精神 淬炼文化基因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14年的“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因其自身百年商贸教育的办学历史,被誉为“宁波商帮文化的摇篮”。
新年伊始,浙江工商职院全校上下对于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的召开欢欣鼓舞,其中师生热议更多的是大会首次凝练、提出了“百年工商”的文化精神(简称“工商精神”)——爱国爱校、矢志不渝的教育情怀,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追求,尊师重教、师生为本的办学宗旨。
浙江工商职院党委书记陈仕俊认为,学校当前正处于新的时代坐标之上,“实现‘特色鲜明、全省前列、国内知名’的新目标,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必须站在前人铸就的高地上,将学校百年商贸教育的文化积淀和精神积累不断传承不断发扬光大!”
在浙江工商职院第二次党代会全体党代表看来,“工商精神”的凝练与提出,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是对传承学校百年独特文化基因的精炼,更是激励全校师生继续奋进、再创辉煌的不竭原动力。
爱国爱校、矢志不渝的教育情怀
“当年商校读书郎,甬城情愫满心房,六九春秋匆匆过,天翻地覆慨而慷……”原嘉兴学院会计系主任、现已87岁高龄的老校友罗允尧教授去年受邀回校时,用一幅书法作品表达了他对母校的拳拳深情。
“1947年,我是带着充当学费的300斤大米从余姚渡口乘船来宁波读书的……当时我们都十分关心政治和国家的命运,有一位学长还自创了一份针砭时弊名为《春雷笔报》的刊物……解放军进驻宁波时,全校学生都出去迎接了……”罗老饱含深情的讲述,道出了学校办学早期的风雨坎坷和师生们爱国爱校的家国情怀。
事实上,这所百年老校在办学早期历经战乱频仍、动荡磨难,曾屡次易址更名,但始终弦歌不辍,还涌现出了沙文汉、张永祥等一大批优秀的校友,正是先辈们坚守教育领地初心不变,坚守人才培养永葆家国情怀,才使得学校在一次次磨砺中发展壮大。
时至今日,浙江工商职院已经成为一所“工、商”并重,对接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但爱国爱校、矢志不渝的教育情怀却薪火相传,未曾褪色。
正是基于这份情怀,数字传媒学院青年教师王舒通在得知班里一名学生突患重病后,第一时间带头捐款3000元,并竭尽全力帮她渡过难关;智能电子学院(汽车服务学院)的韩梅老师为了支持专业建设和实训条件改善,捐出了自己的一辆雪铁龙汽车作为实训教具……
也是这份情怀,让众多已从学校毕业多年的优秀校友还始终心系母校,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反哺母校和社会。
2004届校友李供财在校期间曾因家庭经济拮据一度想弃学,后经班主任劝说,通过勤工俭学和学校帮困资助,最终圆满完成学业。在毕业10周年时,他作为宁波尤耐克工具有限公司董事长与学院校友总会签约,每年捐赠两万元给母校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基金。
G20杭州峰会元首乘坐的国宾游船“宝石舫”设计者王凌云、浙江省农村十大新闻人物杨娇阳、宁波市首位援藏女导游刘俪心、年销售额破亿元的电子商务创业先锋沈兴秋……校友们纷纷重返校园、走上讲台,与在校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职业经验,助力后辈成长成才。
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追求
从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升格为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再到如今的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是什么让这所学校实现一次又一次跨越?
在陈仕俊看来,这是一代代工商人坚持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追求,顺应时势、主动求变、特色求胜的成果。
1999年9月28日,对浙江工商职院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天学校新校区启用,并招收了99名首批高职学生,而在校志上则有这样一句话:“一所公办中专学校,从自筹资金到申办高职学院,竟然办成了!”
事实上,如果当时全体教职员工没有一致同意放弃提高自身福利待遇的机会,把十余年办学积累的数千万元全部用于新校区筹建,或者未能及时从计划申报全国重点中专,调整为申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就会错失发展的良机!
走进浙江工商职院校史陈列室,一封在学校办学90周年、建院5周年庆典时发来的贺信格外引人注目,“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是总书记当时对学校改革发展提出的重要指示,也是举办高职以来,工商人一直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
在这个目标的引领和激励下,几代工商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创造性地将产学研合作的内涵扩展到了人才培养、技术升级、社会服务、文化引领,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相结合的产教融合的道路。
早在2004年,浙江工商职院就与宁海县政府部门、中国(宁海)模具城合作创建宁海产学研基地,围绕模具塑料产品的设计、制造及生产过程的配套产业,建成了以模具设计制造和工业设计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打造出了一个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融合,并形成一定生产能力的特色教育平台。
14年后的今天,宁海产学研基地已经是走在行业前列的“中国模具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学校整合多方力量培育的“模塑成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评“浙江省首批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校现代模具学院也建设为宁波市试点特色学院。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以来,学校累计为宁海县培训企业员工和开展技能鉴定超过1.2万人次,为宁海1000多家企业提供了信息和技术服务;2009年以来,累计有数百名毕业生留在宁海县工作,提升了宁海县域模具产业从业人员素质,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今年6月,浙江工商职院另一个扎根地方办学的学院——慈溪学院,将迎来首批毕业生,为慈溪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近年来,学校还牵头成立了宁波市电子商务学院,组建了宁波电子商务、影视动画和模具职业教育行指委;引进6家协会入校;与均胜电子、上海大众等龙头和骨干企业合作开展“学徒制”培养;4次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1次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两次荣获中国校企合作好案例。
尊师重教、师生为本的办学宗旨
学校一直践行尊师重教、师生为本的办学宗旨,不仅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还关心教师的发展。
浙江工商职院校长周志春介绍,学校近年来在产教融合方面的积极探索实践,首要目的不是为毕业生找岗位工作,而是要了解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产教融合除了可以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学生,还可以推动我们的教师走进企业,提升专业能力。”
在“教师为基”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学校制定并实施了“优师强校”战略,致力于完善制度建设,坚持引培并举,构建分层次、梯队性、制度化的教师培养体系,积极推进名师培育工程,进一步优化了师资结构,高层次人才涵育卓有成效。
2011年以来,学校“双师”素质教师占比由71%增长至85.8%,达到省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优秀指标。18名教师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等人才项目,11名教师荣获省级教学名师等省级荣誉,培育省级专业带头人22人、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5人。
“做工商的学生很幸福!”大一学生吴宁凯由衷地说。他在入学前和录取通知书一起收到的还有一本《新生服务指南》,从百年校史到第一学年校历,从各分院及专业介绍,到办理各类事务的小贴士……这本“菜鸟秘籍”让工商学子觉得很暖心,也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事实上,作为省内较早建立学生事务中心的高校,学校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最多跑一次”的改革,这个“一站式”学生服务平台80%的项目已经实现网上自助办理,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不仅如此,无论是课程设置、选课规定,还是课程内容、学生活动等无一不蕴含着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
自2010年推行的“新生研讨课”项目采用小班化教学,并赋予学生选课权,旨在解决大一新生普遍遇到的困惑,探索具有高职特点的教学组织模式,现已有99位教师累计开出213门次课程,惠及3900多名学生。
学校还以主动走近学生为原则,以服务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探索创新集“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熏陶”于一体的社区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扎实推进“三全育人”。
“尊师重教、师生为本”让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结出了累累硕果。近7年来,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值超过98%,综合评价称职率达93%,专升本升学率稳居省高职院校前列,学生竞赛新增国家级别特等奖4项、一等奖64项、二等奖101项、三等奖120项。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陈仕俊表示,在新的时代坐标上,浙江工商职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秉承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工商精神,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为谱写特色鲜明、浙江省前列、国内知名的高职院校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姚敏明)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