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行于表 礼义化于心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精神素质的培养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荀子说:“礼者,人道之极也。”把礼看作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并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把“礼”的地位推到很高的位置。“礼”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传承,成为现代基础教育的思考点之一。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六小学校创办于1986年,是一所公办完全小学。由于原来地处城乡接合部,孩子们文明程度不高。鉴于这样的现状,学校确立了“明礼善行、德润人生”的办学理念,着力构建“礼”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努力打造文明礼仪特色,狠抓学生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养成,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大力促进学生多元发展,逐渐形成了“雅言传文明、经典润人生”的特色育人模式。
外在规范“礼” 制度润无声
孔子言:“礼者,敬人也。”要育人,先规范孩子们的言行。隆化六小从礼仪教育、排班放学、有序集会、学习习惯四个方面着手,规范学生行为,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日常行为养成“礼”。隆化六小开设礼仪教育课,通过看录像、听讲座规范升旗、敬礼、交往、招呼、敬茶、用餐、购物、送客、迎客等常规礼仪。同时,学校组建“班级礼仪队”,负责每周早上、中午的“迎师问候”、学校颁奖礼仪事务,发挥榜样示范教育的作用。学校针对过去每到放学时间,队伍混乱、学生拥挤逗留、追逐嬉戏的普遍现象,狠抓排班整队放学、早中晚静校制度,并建章立制,纳入个人工作考核,从而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混乱状况,为打造平安校园铺平道路。除此之外,为了让“礼”的规范深入人心,学校还把行为准则编写成儿歌,学生每天上下学吟唱,“上学校,守纪律,天天上学不迟到。不打架,不骂人,花儿见了笑弯腰。”朗朗上口的儿歌随着学生的吟唱,烙印在学生的意识中,规范着学生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教化了学生。
制度管理约束“礼”。隆化六小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宣传礼仪”四个方面抓好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目前,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争创“五小文明”系列教育活动:即“文明小书包、文明小课桌、文明小口袋、文明小日记、文明小公民”行动,帮助学生合理使用自己的小书包,拒绝不文明物品放入书包;帮助学生友好对待自己的小课桌,不在小课桌上刻刻画画;教导学生阅读健康文明的书籍,不碰不健康的文化产品;引导学生规范写日记,把自己一天的文明习惯和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教导孩子写真情;教育孩子在生活中时时注意自己的文明礼仪,争做“文明小公民”。学校通过系列活动,例如“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展示活动、“我是文明小使者”问候语创作大赛、“争当‘五不’小市民”活动、“知书达理、读书学文明”活动、“快乐礼仪课堂”文明礼仪讲座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强化礼仪规范,敦促学生的养成教育。学校在“礼”文化上的实践,促使学校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门重点课题“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子课题——“小学生文明礼仪特色教育运行机制策略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学校“礼”制的推广。
由于“礼”文化成绩显著,隆化六小于2006年申报了“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示范基地”,从德育示范基地的创建研究上推进德育工作。
内在培育“礼” 随风潜入心
“礼者,履也”。外在行为的约束、规范,让学生“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有了规矩意识。而外在礼的规范,是为了让学生有敬畏心,培养学生内在的“仁”,内在的道德品质。而对学生内在品质的培养,莫过于对传统文化的接受、传承。鉴于这样的立场,隆化六小确定了继承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将“国学”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学校现代文明礼仪教育之中。为传承经典,学校编写了国学教材《中华传世经典选编读本》。为营造浓郁的“国学”育人氛围,班级开辟了“国学咏园”,坚持每周一则经典咏读。同时,学校开设“礼仪国学”课,并定期开展相关研究和竞赛活动。为激发学习的兴趣,学校还开展了“亲子读经典活动”,让经典在师生之间咏颂流传。
经典诵读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礼”的要求。学校在经典传承上的成绩,强化了学校在教育理论上的探索。2007年5月,学校又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门重点课题“小学生文明礼仪特色教育策略方法研究”,在课题推动下,学校组织教科室成员编写了校本教材《文明礼仪读本》,并实施课堂教学,强化礼仪教育。2008年12月,学校编写了《中华传世经典选编读本》,开设“国学”咏读课,开展国学教育。2009年,学校被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确立为“国学”教育试点学校。学校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
为使每个年级段的学生都有相应的国学读本,隆化六小细化了校本课程内容,编写了《榕树叶绿》教材,作为学校第三本德育教材蓝本。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编为六册,每册均为六章,前三章讲礼仪,后三章讲习惯。学校根据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拟订具体的目标要求,分年段、定课题,形成课例,以授课的方式,开发实施教程。在教学方法上,学校向学生提供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倾听、观察、参与、思索与实践中得到正确的体验与感悟,促进道德认识的内化。
隆化六小把办学理念逐渐深化,从外在礼仪的规范到内在礼仪的培养,学校走出一条内涵发展之路。
环境延伸“礼” 活动添光彩
隆化六小还十分重视环境育人。西汉刘向的《后汉书》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就讲环境对人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弱,更凸显出环境的作用。走进隆化六小,“礼”文化随处可见:“礼”字外形的学校大门、校门两侧镌刻着学校赋文的浮雕“卷轴”、延绵不断的“礼”文化墙、古色古香的“三圣亭”,主题鲜明,过目不忘。校园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非常舒适怡人。
走进教学楼,班级“礼”文化一目了然,精彩纷呈。教室门口的班级名片——“小榕树”上,展示了班级名称、口号、奋斗目标等内容;班务栏上,“六小学生礼仪常规”、课程表、值日表、班规班纪等规范上墙入框;“中队角”“图书角”成了同学们的精神食粮,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独具匠心的文化气息,彰显了班集体特色,形成明礼善行、习惯良好、厚德励志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
走进教室,学生正在上经典诵读课。课堂上,教师依托教材,放手让学生讨论,真正转变成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支配者,改变了传统教师的角色,真正建立起民主平等、合作互动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探索“礼让三分”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师生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为充分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学校开展了多项教育活动。学校充分依托三圣地域文化,开展“两月两日”活动:4月、10月为革命传统教育月,抗战胜利纪念日和孔子诞辰日为特殊教育日。学校通过悼先烈、忆先烈、颂先烈、学先烈的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祭奠孔孟圣贤,感受儒家传统文化的仁爱精神、家国情怀。为传承经典,学校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学校把经典诵读贯穿于学生的课程及实践活动中,每班每周开展“书香溢满校园,美文伴我成长”的经典诵读活动,利用队会时间开展“好书伴我成长”等读书主题活动。学校还定期举行师生诗词诵读展演,以推动诵经典活动的开展。此外,学校还设立感恩的校本活动仪式。学校把每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五个传统节日确定为感恩的校本仪式,从传统佳节中学习尊重妇女、感恩父母、缅怀先祖、忠贞爱国、思乡爱家、孝敬老人等中华传统美德。另外,学校还开展感恩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懂得感谢祖国、感谢社会、感谢自然、感谢父母、感谢老师,培养学生知恩、报恩的意识。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校把“礼”的观念深入人心。
外在“礼”的约束,内在“礼”化于心。“礼”不仅是隆化六小学生们外在的礼仪规范,更是孩子们内在的诉求。隆化六小把“礼”镌刻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更是借着孩子们的言行,把中华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下去。“礼”成为隆化六小的名片,“礼”也明晰了隆化六小的发展内涵,走出一条文明礼仪特色之路。
白居易言:“唯是经典,与众生俱。”隆化六小立足国学经典,着眼立德树人,继续探寻国学教育的途径和模式,让“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润泽人生”的学校特色更加彰显,并且润泽他人。
(彭 禄 李成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