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教育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近日,沙特阿拉伯宣布,将汉语纳入沙特王国所有教育阶段的课程。该国学者表示,此举将为沙特学生开辟新的教育视野,促进沙特文化多样性,密切两国人民交流互动,增进彼此友谊。
语言,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教育,是民心相通的载体。
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肩负着强基固本、铺路架桥的使命。
这一年,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在稳步发展基础上,提质增效,步伐加快,教育对外开放之路越走越宽,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断拓展。
助力“一带一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年5月,在“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期间,来自埃塞俄比亚的汉娜·格塔丘等同学,以书信的形式向习近平主席汇报了自己参加论坛的感悟。8月,习近平主席回信了,勉励他们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努力,强调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中非青年是中非友好的未来。
“青年是中非关系的希望所在。”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寄语中非青年。他表示,只要中非友好的接力棒能够在青年一代手中不断相传,中非命运共同体就一定会更具生机活力。
“一带一路”,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文件印发以来,教育部已陆续与我国18个省(区、市)签署了部省(区、市)共建备忘录。同时,我国高校的参与不断深入。比如,北京交通大学充分发挥轨道交通领域优势与特色,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205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天津大学发起成立“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积极推进与东盟10所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共商、共建、共享。
据统计,我国已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共有60所高校在23个沿线国家开展境外办学,16所高校与沿线国家高校建立了17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延伸。
“坚定不移以开放促改革。”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对外开放要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沿线国家教育互联互通,在促进各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民心相通方面出实招、见实效。
“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步发展,院校合作与孔子学院建设齐头并进。
2018年12月,习近平主席与葡萄牙共和国总理科斯塔共同见证了波尔图大学孔子学院合作协议的签署。这是继葡萄牙里斯本大学、阿威罗大学、米尼奥大学、科英布拉大学设立孔子学院之后的又一项新的汉语教育合作。
据最新统计,全球154个国家(地区)已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犹如中国教育另一张靓丽的“名片”,将中国语言与文化传播至全球各地。
引进优质资源,促进教育国际化发展
“为了迎接你们今天的到来,昆山杜克大学已经筹备了整整五年。”2018年8月14日,面对来自27个国家的昆山杜克大学首届本科新生,时任校长刘经南院士在开学典礼上动情地说。这些学生将在中美两地校园完成四年的本科学习。
作为合作方,美国杜克大学校长文森特·普莱斯表示,昆山杜克大学和杜克大学致力于在中国打造世界一流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首届本科生开学标志向着目标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在国际教育交流中借鉴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理念,是中国教育发展的一条经验。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2018年年初,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访华,其间达成约5.5亿英镑的中英教育合作项目,涉及高教、职教、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
在2018年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中,中国总理李克强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见证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联合意向性声明》的签署,支持“双一流”建设与“卓越战略”的对接,在“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框架下实施职教师资培训项目。
随着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不断深化,我国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顶层设计也越来越完善。据统计,我国已与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46个重要国际组织经常性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与5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引进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助力中国教育发展。截至2018年8月,我国共有2365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其中合作办学机构198个,本科以上独立法人机构9个。
与此同时,教育部不断跟进和优化国际合作项目的办学进展,不断严格合作办学的质量与标准。去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229个项目终止合作办学。
同年,我国又一所合作办学机构,天津音乐学院茱莉亚研究院,被教育部批准设立。这不仅是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教育国际化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与世界顶尖高校的又一次合作,更是我国培养高素质音乐艺术人才的又一次提升。
加速提质增效,不断完善中国教育标准
2018年初秋,中国教育报刊社记者走进了加拿大多伦多苏安高级中学。校名中的“苏”是江苏省的简称,“安”则是安大略省的简称。这是一所象征着中加教育联谊的中学。
“是中国的教育体系和中国的教育者帮助学生们打牢了教育基础,使他们能走得更远。”面对来自中国的记者,玛丽亚校长说。
中国教育,在助力世界教育发展中,越来越自信,也走得越来越远。
最近,在泰国大城府大城学院的“鲁班工坊”,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学生参加了自动化生产线安装技术的技能培训。这所我国在海外设立的首个职业教育“孔子学院”,已成为周边邻国职业教育的资源中心。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家的学生纷纷慕名而来。
还记得在去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通道”中,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校长张荣说,海外办学的目标是利用国际环境,培养具有多文化背景和驾驭复杂国际事务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而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建立,正是开创了中国高校走出国门办学的先河。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这些“走出去”的教育工作者,和远赴海外的留学人员一起,成为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间大使。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做出扩大派遣留学生战略决策40周年。
40年来,我国出国留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出国留学人数由1978年的860人增长到2017年的60.84万人,累计达519.49万人,其中313.2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
中外青年学子,一直以来是促进中外交流、民心相通的主体。
近年来,我国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不断增加,层次不断提高。据统计,2017年我国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48万余名留学生在国内93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学习,其中学历生24.15万人,占总数的49.38%;自费生占比88.03%,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占比11.97%。中国政府奖学金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不断提升。在2017年的奖学金生中,硕博研究生占比69.75%。
在扩大来华留学规模、提高层次的同时,教育部着手以质量促发展,以规范促管理。
2018年9月,教育部首次专门针对来华留学教育制定的质量规范文件《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发布。这是指导和规范高校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的全国统一的基本准则。
培养新型人才,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今年年初,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清华大学倡议并邀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顶尖大学,共商一流大学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进程中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并联合发起成立“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
当时,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说,一流大学要有一流担当,应发挥大学在知识、理念、文化、科学及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引领作用。
我国高校敢于开拓、勇于担当,自觉承担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这五大使命,并在全球重大问题上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我国高校在世界著名排行中,成绩不断提高。这意味着,中国教育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越来越强,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底气越来越足。
2018年,第六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政策对话,达成一项共识。今年,我国已启动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能力建设项目和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教育项目,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高校之间开展学术交流、师生互访、联合科研等活动。
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规则制定,提出2030教育可持续发展指标“中国方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今后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参与国际教育规则、标准、评价体系的研究制定,推进与国际组织及专业机构的教育交流合作,健全对外教育援助机制等提出了新要求。
为培养参与全球对话的国际组织专项人才,我国高校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北京大学开设国际公共政策专业硕士项目、“燕京学堂”项目等国际组织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浙江大学形成“X+外语”复合型国际组织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上海财经大学则打造语言强化、专业复合、国际组织实习的三类平台……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这一年,教育对外开放迈进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年,教育对外开放在丰富内涵中突出特色。
这一年,教育对外开放在提质增效中加快步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