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财经素养教育正当其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3-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前不久,证监会、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证券期货知识普及教育的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合作备忘录》),要求在学校教育中普及证券期货相关知识。这一新闻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有一些人心存疑虑:有必要让中小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吗?普及证券期货知识是不是就是让学生学“炒股”?这些疑问反映出一些人对财经素养教育不了解、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反过来看,正说明了加强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

    财经素养是指做出明智的财务决策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生活中,它表现为通过积极的财务规划和管理增进生活幸福,实现人生目标。过去十几年里,财经素养成为国际上最活跃的教育主题之一,是非常受重视的核心软技能。著名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从2012年起也将财经素养列为测试科目。

    自200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倡导金融教育国家战略以来,已经有50多个国家发布和实施了国家战略,将财经素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日渐成为共识。2014年起,英国规定,公立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接受财经素养教育。在美国,51个州和特区全部将经济学纳入了课程体系。前美联储主席、著名经济学家伯南克在任期间亲自参加金融教育场馆的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主张在学校开展财经素养教育。芬兰教育的成就在中国教育界影响很大,很多人也许没有注意到,芬兰也是国际上财经素养教育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各国政府的积极态度不仅仅是从教育着眼,同时也是对财经素养教育社会价值的重新认识。未来消费者的财务决策和选择将更加多样,从支付高等教育费用到税务处理和保护信用记录,他们要承担更广泛的财务责任。人均寿命延长带来养老负担加重,其中很大部分要由个人来筹集和准备。现代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变得越来越复杂,促销无孔不入,增加了个人和家庭未来的财务风险。金融危机所暴露出来的消费者财经素养欠缺成为社会不稳定的现实威胁,需要政府从公共治理的角度做出有力的回应,而在学校开展财经素养教育则是效率最高的一种解决方案。

    财经素养教育的特点是普及性和基础性,是理解基本的经济金融概念,以及长期规划与自我管理等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当然,在财经素养课堂上,学生会了解股票和资本市场、股票投资的风险、长期投资和多样化投资的效果等知识,但学校教育的着眼点是帮助学生认识金融市场和进行风险管理,而不是教学生去“炒股”,后者是商业机构做的事情。

    与财经素养教育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应当在什么年龄段开展?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要早早让学生接触“钱的学问”?其实,学生对金钱和财务决策的接触与学习往往早于父母和教师的感觉。英国剑桥大学发布的研究显示,儿童在7岁时就已经形成了初步的金钱观念。例如,儿童通过参与父母的购买活动理解交易过程,基于对时间和未来的认识形成计划的能力,学习控制冲动和延迟满足等。在美国,研究者提出财经素养教育“机会窗口”的概念。研究人员发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通过学习提升财经素养的效率和收益是不一样的。例如,对于3—5岁儿童,财经素养是与执行功能(自我管理)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对于6-12岁的儿童,教育的重点应当是财务习惯和规范;而13—21岁是学习金融知识和提高决策技能最有效率的阶段。参考“机会窗口”的概念,我们能够设计和选择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工具。

    目前,全国已经有许多地区和学校开展了财经素养的课程和项目,从小学到高中,已有一批相关教材出版并在课堂上使用,如北京市有地方课程教材《高中经济学》《我们的城市》(首师大出版社),上海市有地方课程教材《金融与理财》(远东出版社)。这些教材中都包含有证券期货相关知识。中国教科院等研制的《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已经在2018年公布,分学段的主题活动系列教材正在编写中。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活动、游戏和项目制学习也是常见的教育形式。在芬兰,70%的小学六年级学生会参与为期一天的角色扮演游戏“我和我的城市”,以竞赛游戏的方式学习财经知识。鼓励家长参与是当前财经素养教育中特别受重视的一个方向。研究发现,家长和学生间讨论财务问题的频度与学生的财经素养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联系家庭生活场景的学习任务,可以多方面地提升学生的财经意识,培养计划能力、责任感和财务技能,让财经素养教育成为生活教育的一部分。

    在师资和课时矛盾较为突出的高中阶段,可以采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财经素养在线学习平台”和社团活动的方式。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每年由学生社团承办“上海市高中生经济论坛”,吸引了20多所沪上高中学校的学生参加,活动内容包括论文、模拟市场、国际交流等。高中是许多学生未来独立生活的最后准备阶段,可以考虑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增加财经素养学习模块。

    长期以来,师资和教学资源缺乏是阻碍中小学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要因素。在学校教学自主权的范围内引进社会资源,是一个现实可行的方法。证监会系统本身就拥有大量专业人员。学校还可以邀请其他专业人员以课程嘉宾、活动顾问、小课题研究导师等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如以“高帮小”的形式将高等教育资源引入中小学,在一些地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自2014年开设“财经素养教育”选修课以来,每届学生都会积极参与不同地区中小学校的相关课程建设。

    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教育类的社会组织在财经素养教育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会组织的课程往往比较注重学生体验,以活动式和项目制学习为主导。国内比较活跃的非营利教育组织如JA中国、真爱梦想、上海百特、北京慈育等,它们长期与学校合作,积累了丰富的课程和项目经验,拥有比较完善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估体系,并且其课程、学习材料和教师培训一般都是免费的。

    财经素养是未来学生参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生活技能,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生活幸福。中小学财经素养教育还在起步阶段,新的理念、课程和活动不断地涌现。形成财经素养教育的共识,找出最适合中国学生的教育内容和方式,还需要全社会力量的积极支持。

    (作者单位:北京慈育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心)

 
上一篇:走向产教融合大道     下一篇:普及中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