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产教融合大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3-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对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定位、新要求。特别是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的推进,新产业模式不断涌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当前,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无疑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既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重点所在,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难点所在。

    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拥有世界各地华侨校友和国内外技能人才的市属公办学校,学校拥有“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餐饮服务实训基地”等百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2016年又凭借杰出的办学成效成功立项“名校建设工程”,实现新跨越,迈向新征程。

    立于新时代的浩荡春风中,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徐健校长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学校专业优势,主动出击,牵手企业,创新“同育·双导·共赢”产教融合新模式,打通了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通道,实现了“专业链、服务链、产业链”三链融通,精准服务产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学校与行业企业在相互合作中,实现多方共赢。

    融合之核 “平台+”的战略布局

    “引企入教”是打通产教融合的核心环节,为了摆脱过往产教融合形式单一、联系松散、缺乏约束等困扰,在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下,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餐旅专业为试点搭建合作平台,成立由13所温州市域含餐旅专业中职学校、18家星级酒店、12位行业大师领衔的行业精英组成的温州市餐旅专业产教融合联盟,牢牢把握“协同育人、协同服务、协同发展”这个目标,建立产教融合长效机制。

    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产教融合联盟结合三方优势,设计三方共赢的方案,达到育人之目的。产教融合联盟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统筹安排学生入企学习,在生产旺季,学生可以去企业实习,既解决了餐旅企业员工短缺困境,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意识和职业能力;统筹安排企业员工培训,搭建企业员工发展的平台,由行业主导,学校、企业协同参与,为企业员工量身定制培训计划,提升员工职业素养及技术水平;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通过联合招生、工学结合、企业课堂、入企拜师结对,充分发挥企业的育人功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可度。

    为积极发挥骨干企业引领作用,学校遴选长期深度合作的温州华侨饭店、香格里拉酒店、万和豪生酒店、阿外楼度假酒店4家五星级酒店,精心打造“1+4”模式烹饪专业校企共同体,围绕“携手同育共赢、支撑产业发展、传承饮食文化”3个核心目标开展工作,形成“533”管理模式(5个主体共同招生、招工;3个项目组共同推进教育教学;3个机构构建共同体服务体系),被列为浙江省中职校企合作共同体项目,位居浙江省第二名。

    “一室一部一所”为产教融合联盟运行提供顶层设计。以潘晓林大师工作室引领作为产教融合智囊团,以瓯厨俱乐部为载体凝聚行业力量,专业发展紧密联系行业,为产教融合联盟保驾护航。

    平台的建立、机制的创新,推动学校走向产教深度融合大道,走向人才培养大道……

    融合之基 “专业+”的优化升级

    供需的精准对接,是深度融合的基础。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特色性,职业学校专业必须根据区域产业的发展而发展、转变而转变、升级而升级。

    学校立足“培养什么样的人”,精准对接行业和社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邀请高校专家、行业大师、企业主管、毕业生代表针对课程设置逻辑顺序、技能训练任务分解、企业课程安排实现等现场论证,推动包括烹饪、酒店、旅游等6个专业内涵建设优化升级,专业教研组实现三对接(高校、企业、行业),构建餐旅专业“三级三融三通”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校企一体化。

    学校立足“怎样培养人”,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作为浙江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定期举办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论坛,邀请区域内星级酒店高管、HR、企业师傅、校友代表等就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交换意见,建立校企双方设定“固定岗”“流动岗”,打造高素质专兼职一体师资队伍,行业技术骨干在校内承担企业课程教学,教师与企业指导师共同承担校内实训课程教学,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经营与管理,课堂与工作环境衔接,教师与大师衔接,教学标准与工作任务衔接,实现学生—未来员工一体化培养。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建设、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考核评价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从学校到企业课程学习的连续性,做到人才培养的全程化。

    学校立足于“拿什么培养人”,实体融合建设行业实训基地。抢抓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机遇,校企全方位深度融合,联合举办中西点专业,学校提供场所,负责管理;企业投入设备与技术,共建行业实训基地,双方共同招生、共建课程资源、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举办行业人员培训,促使专业、行业共同发展。

    学校立足“培养的人去哪儿”,提升就业层次和发展空间。以华侨饭店为例,现有40余名毕业生成长为饭店基层管理岗位和关键岗位负责人。学校拓展办学渠道,搭建学生升学、就业、留学的立交桥,毕业生1/2通向高等院校,1/3通向企业岗位,1/6出国发展,人才培养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

    专业优化升级带来的巨大红利是学校更加鲜明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更加澎湃的发展动力。

    融合之要 “师资+”的建设提升

    在产业升级换代的背景下,学校必须培养具备跨学科、跨专业能力的复合型师资,企业在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上大有可为。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打破空间壁垒,开设大师讲坛,推倒“围墙”办学,依托产教融合联盟,每周邀请至少一位行业大师、优秀校友回访,传授技艺,传承工匠精神。企业师傅进课堂,借鉴企业“师带徒”的办法,强化教师、学生与“师傅”之间的交流,促进专业课教师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及“师傅”教学能力的提高。学校制定教学常规,课堂开放给企业,“企业进入学校”占比二分之一,“课堂搬进企业”占比二分之一,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实现餐旅类专业全部覆盖。

    学校打破评价壁垒,培育企业导师。校企共同招聘实习导师,实施面向企业优秀员工统一发布、统一选拔、统一招聘、统一考核激励制度。校企共同开展各类比赛,如毕业生作品展、实习生微视频制作等比赛,吸引企业导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纳入企业导师考核体系。半年来已培育48名优秀企业导师。

    学校还打破身份壁垒,亦师亦厨亦工。专业教师挂职企业,参与企业技术革新、技能交流、员工培训等活动,由企业给予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烹饪专业教师到行业中拜师学艺,均为行业大师的入室弟子,定期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以张淑艳老师与其师傅潘晓林大师为例,张淑艳带领教师团队参编《中国瓯菜》第一辑、第二辑,参与大师工作室管理、研发等活动,潘大师指导教师团队开发《食品雕刻》等校本教材,指导教师参加技能比赛。张淑艳老师在首届中国浙菜名厨名菜邀请赛中获特金奖。

    融合之效 “智能+”的模式转型

    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校园云学习平台,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程。校企协作,推出云教材。企业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半年来与学校共同开发6本云教材,配合手机APP投入使用,服务课堂教学和企业职工在岗培训。对所有教师公开课、企业员工培训课、大师精品课全程录播,学校、企业、行业共享教学资源。

    校企联手,开展云培训。借助手机APP平台,已有专兼职教师7人开设烹饪线上直播课程,推动社会服务纵深发展。如蒋露露开设糕点制作线上直播课程,现有69025名学员参与学习。

    校企协同,实现云管理。与共同体企业共同开发打造“华小侨”实习云,实现“三定三全三共”,融入语义识别、图片源信息等功能,平均每天产生及处理各类数据1500多条,自动生成各类统计,有效服务精准教学与共同育人。联盟被列为“温州市智能+餐旅专业产教融合联盟建设项目”。

    奋楫者先,成竹在胸擘画有道。

    面对学校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展现出的极不平凡的价值与成就,徐健校长表示:“2019年必将成为学校精彩蝶变的一年,我们将以实训大楼投入使用为契机,整合资源打造一个实践实习、教育教学、创新孵化三方面结合的全新场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我们还将精心谋划‘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学校’五位一体的产教融合联盟升级版。”

    透过徐健校长坚定的话语,我们坚信:未来,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踏着“产教融合”培养之路执着前行,这条路,必将越走越宽,直抵更加美好的未来。(王丽英 戴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