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与“活”的教师队伍
山东德州,古称安得,是山东省的西北大门,“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之一,下辖2个区、7个县、2个县级市。近年来,该市树立了以教师为本的发展理念,通过专业发展和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培育教师成长的良好生态,打造出一支业务精湛、开拓进取、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 覃照 湖北省宜昌市 教育局局长
湖北宜昌,古称夷陵,清朝时改名“宜昌”,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一直以来,宜昌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教师队伍现代化、专业化、均衡化为目标,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教师,获得多项国家荣誉。“名师”已成为全体宜昌人引以为豪的一张亮丽名片。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顶层设计。意见明确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
对照要求,地方须因地制宜、加快行动,尽快让中央的政策红包在基层落地。在市级层面,如何细化中央要求、如何调动区县积极性,都是一个新问题。本期,我们邀请山东省德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张书鹏、湖北省宜昌市教育局局长覃照谈谈他们的探索与经验。
——编者
重新布局, 教师队伍焕发新活力
记者:长期以来,由于“铁饭碗”“大锅饭”等诸多因素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较为普遍,整体教师队伍活力不足。再加上历史原因或布局调整等因素,也易导致区域间、校际间的教师配备在数量与质量上的不均衡。在您看来,该如何建立起结构优化、配置科学、充满活力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新机制?
覃照:2017年起,我们率先在市直教育系统实施“局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近两年,宜昌所辖14个县市区共有9个开展了改革试点或全面推进,建立了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人事管理体制和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全面竞聘、能上能下、岗变薪变”的人事管理工作机制。
构建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教育人事制度新体系。宜昌教育系统教师管理工作改革实现了“四个转变”,即从“单位人”到“系统人”、从“因人设岗”到“因事设岗”、从“以岗求人”到“以岗聘人”、从“要我上岗”到“我要上岗”。
通过科学核定岗位,大型学校、乡镇中心学校按生师比(小学19∶1、初中13.5∶1)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小型学校、边远山区学校按班师比(1∶3)标准执行,并按需核定管理岗、过渡岗(距退休不到3年),城区、集镇分别按照设岗数15%、10%的比例进行校际流动。
构建“科学设岗、全员竞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教师聘用管理新机制。我们坚持“服务教学、提升效能;优化配置、激发活力;统筹兼顾、稳步推进;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原则,让全体教师参与定向竞聘、校内竞聘、跨校竞聘、调剂竞聘等多轮次的竞聘上岗,规定交流调配人员按照新的聘用学校、工作岗位取酬,调剂竞聘教职工不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待岗培训教师发放基本工资和按照基准线的40%核定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清除了一批不符合教师岗位要求的人员,严肃了教师人事管理机制。
改革后,整体教师队伍的数量、区域、年龄等结构得到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更趋合理,“逼懒为勤”“逼庸为能”的改革效果较为显著。
张书鹏: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抓好入口关,提升教师队伍门槛;二是抓好乡村教师队伍,补齐短板。
创新招聘模式,加大优秀教师招聘力度。2016年起,探索“面试前置”招聘方式,把招聘考察的重心放在教学能力这一教师核心素养上面。今年,我们开始实施“无笔试招考”,即“说课+答辩+技能测试”的模式,不再只看笔试成绩选人,而是要选出最合适当教师的人。
2017年,我们通过实施“公开招考、自主招聘、后备教师、编制专户”,新招聘中小学教师3681人(后备教师1889人),其中到农村学校任教的1551人;2018年,招聘中小学教师2016人,农村任教的697人;2019年我们计划招聘不少于1500人。通过这几年的数据对比,不论是报名人数,还是最终入职教师的学历、素质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这一批优秀教师为德州市教师队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施乡村学校特级教师岗位计划。以农村义务教育学区为单位,每个学区设立一个特级教师岗位,实行任期制,在聘期内享受特级教师补贴待遇。
目前,我市已设置农村特级教师岗位123个,聘任特级教师119人。设立乡村教育贡献奖、增加乡村教师补贴、乡村教师交通补助专项经费等。2017年,投资3235万余元,新建、改扩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1068套,2018年建设乡村教师周转住房130套,累计投资1915万元,全力解决新招农村教师的住房难题。
另外,我们在各种评先树优活动中向农村教师倾斜,2018年评选的10名“德州最美教师”农村教师占40%,23名“德州教书育人楷模”中农村教师占39%。这样一来,大大提升了农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
赋能教师,个人发展迈上新台阶
记者: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作为地方教育掌门人,如何多途径、多举措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如何激发教师自身主动成长的积极性?
张书鹏:近年来,一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凸显出来,这与基层教师工作压力大、任务重的现状是分不开的。我们大力给基层教师减负,取消与教学无关的各类评比,取缔各类本不该由教师承担的任务。但从深层次分析教师的职业倦怠的话,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教学水平和群众期待还有差距。我们曾组织过几次一线教师座谈会,能感受到,很多基层教师都有一种“本领恐慌”。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抓名师抓队伍”,从2016年开始,相继出台了《中长期教师培训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专项计划》《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实施方案》《中小学教师校长跟岗锻炼工作方案》《中小学教师校长跟岗锻炼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让更多基层教师、校长和教研员赴天津、烟台、潍坊等地进行跟岗锻炼或外出培训。从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到教育管理、教学实践,再到课堂教学的新形式、新方法、新手段,通过全方位的学习,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才干,加快了名师、名校长成长的步伐。
我们还逐步完善了面向教师和校长的聘用引进、考核评价、激励约束等多项机制,探索优胜劣汰机制,由此,教师队伍的活力被激发出来了。
覃照:我们坚持把教师作为教育第一资源,把师德摆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评价的首要位置,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长效化常态化。
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连续16年开展“师德培育月”活动,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修身立德、为人师表。建立“最美教师”月度全媒体推介制度。将每年9—10月设为“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月”,评选表彰“十佳师德标兵”,开展师德典型宣传活动。出台“史上最严禁补令”,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大力整治教师违规补课行为。将师德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
着力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市、县两级财政按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使用,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按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2015年开始,对教师培训工作进行战略规划,实施两轮教师培训3年行动计划,健全了市、县、校3级教师培训工作管理机制,确立了“问题导向、专家引领、互助协同、实践反思、共享发展”的教师培训模式。近3年,市级教师集中培训累计投入专项经费近千万元,培训教师近万人次。建立中小学校本研修制度,创建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工作机制。
督导激励,调动区县释放政策新红利
记者:去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给教师发放了一系列政策红包。这些好政策如何落地?如何激励区县更大限度地释放教师政策红利?
覃照:宜昌市教育局从2017年开始,每年开展一次县(市、区)教师队伍建设年度专项督导并面向社会发布公报。主要做法如下:
建立督导工作机制。于每年5月对全市14个县(市、区)上一年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全面专项督导检查,专项督导的相关数据和结果纳入市委、政府对县市区党委、政府的政务督查内容,纳入对县市区政府和教育局教育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直接作为宜昌市区域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
突出督导评估重点。在对各地各校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全市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督查4项重点内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重点评估各县(市、区)关于国家、省、市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政策的落实情况;教师工资待遇问题,重点督查各县(市、区)关于政策性补贴(包括改革性补贴、奖励性补贴等)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落实情况;教师编制配备与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重点评估学前教育、乡村教师配备达标情况和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创新和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情况。
张书鹏:我们认真学习了《意见》,并全力做好贯彻落实。我们在市域范围内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尊师重教风尚,唱响尊师风尚主旋律,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使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去年,我们在教师节期间,评选“德州最美教师”“德州教书育人楷模”。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对665个三代人以上从事教育工作的家庭授予“教育世家”称号,并进行表彰。今年我们将继续探索创新模式,真正让教师成为人人尊敬、人人羡慕的职业。
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作为全国首个“师德建设示范基地”,我市“一体互融,德能同修”的师德建设模式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师德建设优秀案例。我们推动教师成长积分制管理,将教师评价的内容细化为职业道德、教学工作、荣誉称号、义工和其他等8个模块,以此来进行积分管理,涵盖了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教学工作等。眼下,“积分”是教师职称晋升、评先树优、奖金福利等的重要依据。可以说,我们已经开始构建市、县(市、区)教育局、中小学校、校内师德建设工作室、教师个体5个层次的师德建设主体系统,形成了个人成长横向和市县乡校纵向全方位的师德成长网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