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融合教育的多维加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5-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孩子们带来自信、快乐”,在对待特殊孩子的时候,更显推门者的使命和责任。    

    如皋的意思是去往水中的高地,在这样美好的寓意下,如皋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对于特殊教育的探索和发展也在业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几年来,不仅有国内的代表团来参访学习,外国文教专家代表团也是接踵而至,学校更是受到了国家、省部级、市级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此同时还获得了各种社会赞誉和相关教育部门及残联的肯定与鼓励。

    这种成绩的取得是与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机遇息息相关的。特殊教育是针对残疾人的教育,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特殊教育纳入党的重大决策议程,并置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领域范畴,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历经十八大“支持特殊教育”,再到十九大“办好特殊教育”,彻底改变了十六大及其以前的“文化建设”定位而强调单纯的、极端的国家主义价值取向,特殊教育下移为以残疾人民生为主的性质定位。在十九大及今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特殊教育又被诠释为“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增进残疾人家庭福祉、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重要举措”。

    第一是高站位:紧密贴合特殊教育相关政策,通过制度确保融合教育的规范性,与各部门合作形成合力,制定协同发展战略,实现为特殊教育发展全方位的保驾护航;并在政府部门支出的前提下呼吁全社会关注和支持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确保充足的经费保障教育设施设备的投入和师资队伍的质量提升。

    第二是做精品: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在扎实做好基本课程落实的基础上,大力建设适合的、个性的课程和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开发区实小的“共慧课程”模式、光华幼儿园的“自然融进”模式、丁堰小学的“菜单模式”、九华小学的“一生一表”模式、港城实验小学的“具体训练”模式、高新区实小的“七彩读写绘”等都闪现着因地因人施教的理性哲思和创新光辉。

    第三是显厚度: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文化彰显着办学者对特殊教育的无限热爱、对教育质量的不懈追求。一个个文化场景,是对特殊学生的爱心表征,是对融合教育的挚爱。除了文化布置,更有在这样的氛围中的各种文体活动、教学活动、谈心交流等,流淌着文化的意蕴,使融合教育充满人情味。其他各资源中心的文化也实现“一校一品”。

    第四是强管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随班就读,到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成立,如皋市对特殊教育管理的实践也一直在进步。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完善学业管理、加强资源中心管理、创新工作绩效考核,如皋市融合教育的孩子受到了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这些孩子也在日常教学中感受到来自学校和班级的温暖。

    第五是行科研:近年来,如皋市特教学校不仅加强校内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且走出一条普特融合的科研之路,让特教教师和普教教师结对,形成专业共同体,共同提高专业素养,胜任多元角色,双方密切合作,共同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最后是常爱心:特殊教育事业是良知和爱心相结合的事业,除了有专业的学科素养和胜任力之外,对特殊学生常怀爱心、倾力奉献是对这个领域内每一个人的特殊要求。在这一点上,如皋市是幸运的,因为不仅有如陈森一般奉献和坚持的教师,还有一群热心特教事业的爱心团队,是他们的付出和行动,让如皋的融合教育显出柔美的人性之光,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和家长的认可。

    如皋特殊教育是一直向上的,也是多方位全面发展的,如果看作加法算式的话,现在已经有政策之力+课程之力+文化之力+管理之力+科研之力+爱心之力,这个算式造就了如皋特殊事业的成功,也让享受融合教育的孩子们得到实实在在的成长,他们收获了自信、快乐,也感受到了来自这个社会和世界的善意。但探索无止境,教育无尽头,未来融合教育的算式可能还会延伸,在此基础上注入社区之力、家庭之力是更广阔的创新之源……相信在臻于至善的道路上,如皋会做得更好!

    (江苏省如皋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 陈东 江苏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陈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