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教育的特有“风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5-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老年教育的作用会日益凸显。新时代,农村老年教育大有可为。

农村老年教育理应为乡村振兴助力

    农村老年教育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部分。乡村振兴战略既包含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等“硬件任务”,也包括社会治理、乡风文明和公共服务等“软件指标”。农村老年教育作为乡村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农村教育民生改善必不可少的部分。尤其是当前,我国城乡差距出现新特点,城乡硬件条件差距在逐步缩小,而包括公共服务在内的软实力差距在扩大。其表现之一就是,农村孩子“进城上学”现象没能得到根本扭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生活质量。重视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完善乡村终身教育体系,切实改善教育民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农村老年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2020年之后我国原有的“人口红利”将逐步变为“人口负债”。在此背景下,老年人成为新时代我国极为重要的潜在人力资源。当前我国老龄人口中,低龄老年人占比较高,2018年人口统计信息显示,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其中60周岁至65周岁人口8259万人,占老年人总人口达34.3%。乡村要振兴,农村经济社会要发展,农村老年人群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我国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国情是,农村老年人文化水平整体较低。因此,要将农村这笔隐形的人口红利“变现”,必须通过老年教育加强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

    农村老年教育是建设乡风文明的有效举措。具体而言,乡风文明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优秀传统文化、农耕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乡村精神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农民群众文化水平、法治意识明显提高。老年教育是促进老年人提高生命质量,并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终身教育活动,特别需要结合当地历史、人文资源和民俗民风等特点办出特色,努力培养现代老年人、文化传承人和事业传承人。在农村,老年学校既可以是培训农村老年人生活技能的学校,又可以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的阵地。老年教育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点,与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任务和要求高度契合。办好农村老年教育,能够在农村移风易俗、传承农耕文明,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老年教育是农村教育的短板

    完善我国终身教育体系,老年教育发展任务相对繁重,农村老年教育更是薄弱环节。

    农村老年教育基础差。目前,我国城乡老年教育失衡,农村老年教育总量严重不足。全国老年大学协会公布的相关研究表明,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各类老年教育机构74408个,老年大学(学校)近6万所、在校学员670多万人,但建有老年学校的乡镇(街道)比例只有部分省份达到50%及以上的目标;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口比例只有个别省份达到20%,均与老年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差距较大,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地区和有些贫困地区。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强调,老年教育增量的重点应放在基层和农村。可以预见,农村老年教育必将成为我国乡村教育新的增长点。

    农村老年教育需求旺。上海市、南京市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老年大学已经出现“一座难求”局面,甚至有学校出现一二十年不愿意离校的“恋校生”。未来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高不高,将主要取决于精神生活质量。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数,正是农村老年教育的重要功能,老年教育需求将日趋强烈。

    农村老年教育缺口大。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老年教育对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城镇化快速发展,青壮年人口大量向外流动,老年人成为农村实际常住人口的主体。专业机构研究表明,2000年我国农村老年人占全国老年人总数的65.8%,经过15年的城镇化进程,到2015年农村老年人数仍占48.0%,接近农村常住人口的一半。这么庞大的潜在“生源”,预示了农村老年教育可能出现巨大缺口。

农村老年教育如何作为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特征日益明显,老年教育受到进一步重视。2013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完成修订、2016年《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出台,加快了我国老年教育发展进程。

    现阶段,要充分依托乡村现有教育条件,解决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问题。发展农村老年教育,不可能像农村基础教育那样,投入经费另建新校舍、另增新装备,也无法像城市那样,有比较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和科技馆、博物馆之类的公共设施可以利用。在农村,应制定措施促进农村中小学节假日或课余时间开放校园,用于老年人开展文化知识学习和休闲健身。应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学校和社区教育机构开放设施,开展老年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互联网时代生活技能培训。利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之后闲置的乡村校舍,转型兴办农村老年教育校(点)。探索农村养老院“养教结合”模式和乡镇文化站、农技站“科教结合”模式,设立老年教育学习点。

    要深入研究农村老年教育特点,解决课程内容缺乏问题。农村老年教育与城市老年教育明显不同。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状况、自然条件限制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决定了城乡老年教育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在物质生活水平不高的地区,城乡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内容和水平差异更为明显。据专业机构2015年调查发现,喜欢读书看报的农村老年人比城市要低23个百分点,城乡老年人兴趣也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要深入研究这种差异,因地制宜设置农村老年教育课程项目,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选择适合的教育组织方式。

    要充分挖掘乡村现有人才资源,解决好师资来源问题。应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乡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学校教师、乡(镇)村干部以及返乡居住的退休人员参与老年教育。完善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的服务职能,充实基层老年教育管理力量;招募组建社会工作志愿者队伍,参与老年教育服务,并鼓励农村老年人群体自己办班、自主管理、自我服务。多管齐下、专兼结合,多渠道构建稳定的农村老年教育师资队伍。

    乡村振兴的根本是生活富裕。虽然当下正值脱贫攻坚三年决战期,政府在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实现物质生活富裕方面投入了更大力气,但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全过程,政府必将进一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将农村老年教育作为乡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的大战略,统筹推进实施,以努力增强农村软实力,实现农民精神生活富裕,全面建成城乡一体的小康社会。

    (作者单位: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本文为2017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城乡统筹背景下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的第三空间路径研究”[DKA17042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