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活动建构幼儿数学核心经验
■课程建设·关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金家坝幼儿园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幼儿园,以“在自然中成长”为办园理念,探索利用本土资源,建成了拥有“旱植园、水植园、果园、家禽园、飞禽园”的小农场。该园《开发种植与饲养资源:促进幼儿有益经验建构的教育实践》获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编者
多年来,我园小农场里植物的选种、栽培、管理、收获、品尝、制作,以及动物的饲养管理过程,为幼儿的感知、操作和体验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不断探索如何帮助幼儿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建构有益经验、积累学习方法、形成积极情感。以“石榴丰收啦”为例,我们是这样在种植活动中建构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
关注幼儿已有经验,让“问题”成为活动主题
首先,幼儿的“问题”在哪里找寻?找寻幼儿的“问题”就是找寻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点。最明显的是,他们会对感兴趣的人物、事物、事件与现象进行讨论和交流,甚至是争论。
在“石榴丰收啦”活动中,9月初幼儿回到熟悉的校园,看到一个个石榴挂满枝头,兴奋不已,于是出现了很多话题,“哇,好多石榴啊”“有的大大的,有的小小的”“有的变红了”。面对幼儿的童言稚语,教师需要及时分析与处理,捕捉和挑选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接近幼儿最近发展区,生成能够使幼儿获得关键经验的主题探究活动。
其次,怎样看待“问题”与“活动目标”的关系?从幼儿的言行中找寻他们的兴趣和所想了解的问题,这是重要的第一步,但是教学活动一定包含成人对幼儿的教育期待,即幼儿关键经验的获得和活动目标的制定等。
在活动初始,当幼儿产生了强烈的石榴采摘兴趣后,教师需要思考:石榴成熟后除了采摘和品尝,背后还隐含什么教育价值?幼儿在自由交流中出现的“好多石榴、大大的石榴、小小的石榴”传递着什么教育信息?通过课程进一步审议,教师发现,采摘下来的石榴的数量、重量和产量,都是可以进行深入探究的,石榴树排列的空间方位也是可以初步感知的。那么,如何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使数学固有的逻辑体系和结构序列,与活动自然而又真正地融合;如何确保生活取向的数学活动对幼儿认知发展有意义,都是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
于是,在遵循幼儿数学学习和发展轨迹的基础上,基于幼儿的“问题”和兴趣,我们最终确立了以下活动目标:第一,幼儿采摘石榴过程中体验丰收的喜悦,并通过其中运用的分类、统计、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其他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第二,幼儿在采摘石榴、石榴大比拼、石榴品尝与分享等活动中,尝试运用数数、分类、比较、排序、统计等方法,自主探索发现石榴的大小、数量、重量等内容,并在教师帮助下统计每棵石榴树的产量及整个石榴园的产量。
再其次,基于“问题”预设活动单。进一步捕捉和挑选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接近幼儿最近发展区,把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分成一个个可操作、可实施、可探究的内容,具体包括形成主题关键经验、主题情境脉络、整合主题资源、搭建主题网络图等,以此形成一套翔实的关注幼儿有益经验建构的活动计划。
“石榴丰收啦”这一活动围绕数学的核心经验开展,鼓励幼儿运用数学思维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每个环节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强调“问题”解决,幼儿在亲历探究中建构经验
第一,幼儿自主地对活动与材料进行计划和选择。活动中,教师始终鼓励幼儿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活动,自己决定活动的解决方案、形式和时间等内容。幼儿为了成功摘下石榴,经历了“用不同颜色序号的小旗区分石榴树的排列方位”的过程,在统计出有52棵石榴树后,决定将石榴树分配给其他班一起采摘,于是就有了“其他班有多少人”的采访活动。接着又借助52片雪花片模拟石榴树进行“分一分”,自主形成了大带小的分配方案和接近平均的分配方案。
幼儿自主支配这些活动后,教师又考虑到“如何让每个班的幼儿都知道自己的采摘任务”,于是进行了“采摘宣传海报的制作”“悬挂采摘标记牌”“到各个班去介绍采摘”等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始终激发幼儿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幼儿自主支配时间的机会,生动、完整地呈现幼儿建构经验的历程。
第二,运用所有感官主动探究,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幼儿在对石榴进行深入持续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出现了“哪个石榴最大”“哪棵石榴树的产量最多”等话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幼儿开始逐渐了解石榴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比较石榴大小与重量的过程中,注意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让幼儿在看看、摸摸、掂掂的活动中进行比较,区分石榴大小、重量的差异。但当眼睛看不准、用手掂不准的时候,可借助天平秤比出哪个最重哪个最轻。整个过程幼儿通过视觉、触摸觉、运动觉等感觉通道,体验了石榴的大小、重量等方面的特性和关系。
第三,探索工具在活动中的使用方法与作用。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可进一步发展幼儿自己做事和解决更复杂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前期有了比较石榴王的经验后,幼儿自发寻找更大的秤去称称一棵石榴树结的石榴有多重。此时,幼儿惊奇地发现,怎么会一个石榴重量的数字比一筐石榴重量的数字大?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并没有急着去为幼儿解释“克”与“千克”计量单位之间的不同,只是将此次石榴的称重活动作为诱导性、启发性的问题抛给幼儿,把这次活动的重点定为通过石榴的称重活动,让幼儿了解到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可以通过测量来解决,而且运用电子秤等标准化测量工具可以得到更精确的测量结果,并学会将积累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其他的测量问题,这对幼儿来说才是最宝贵的。
多元化表征,实现碎片式经验的统整
对于幼儿来说,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性的数学远比概念性数学、系统性数学来得更具实际意义。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确定以空间方位、数运算、量的比较等几块内容的核心经验为线索,遵循幼儿数学学习和发展的轨迹,引导幼儿在具体的情境和操作体验中,运用图表记录、类文字记录、情境表演、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或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幼儿充分地操作、体验,学习用符号进行清楚的表达和交流,以此建构数的相关概念,使碎片式的经验变得系统化,不断发展幼儿思维的抽象性、逻辑性和条理性。
例如,在比较石榴的大小和轻重的活动中,幼儿能在动手动脑中体验石榴重量的不同,但如何将对石榴重量差异的感知体验上升为一种清晰的数学概念,教师的梳理和归纳是至关重要的。于是,伴随幼儿的活动过程,教师关注幼儿操作后的经验交流和分享提升,以此帮助幼儿逐步区分重量的差异。这些语言的表征是幼儿数学抽象性水平的具体反映,能帮助幼儿从“数学行动”走向“数学语言”,从具体表象走向概括抽象。
持续一个月的石榴探索活动接近尾声,回顾整个活动,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多种感官感知、操作体验,对石榴树的空间方位、石榴树的分配、石榴的计数、石榴大小重量的比较、石榴的称重等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而且,整个活动幼儿都是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数学的,鼓励幼儿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了幼儿的数学理解和数学交流。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金家坝幼儿园园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