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见更多侧重考查能力的“神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5-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据媒体报道,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日前进行了推荐生选拔考试。学校往年的科学素质、实践能力、发展潜能测试题因“保卫鸡蛋”“纸牌屋”“三开魔盒”等“神题”备受关注,今年的考题则是用一张A4纸、一个双面胶带和一把剪刀做成桌子并进行承重测试。

    原本很正常的试题,却被媒体冠以“神题”,恐怕是出题的内容和风格与传统做法差别较大,因而具有了一定的“神性”。的确,习惯了死记硬背式的备考方式,一旦遇到需要手脑结合,并需要展开发散性思维,此种“不按套路出牌”的确让学生有些不知所措,难以获得满意的成绩,就像报道中考生所说的“题目难度可以接受,但是感觉自己做得还是不够好”。

    面对“神题”,考得好与不好,应该说跟平时相关训练不够有关,也与中学教学的指向有关。如果教研部门坚持将考题与生活相结合,中学平时多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那么学生便不会觉得陌生,也不会“做得不够好”。客观而言,尽管“神题”是出现在推荐生选拔考试中,但日常考试也完全可以多加尝试。

    毕竟进入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关键期,能不能具有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平时是否有这方面的训练。因此,教学也好,考试也罢,学校都应围绕培育学生实践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提高其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入手。

    一旦学校从单纯的死记硬背转向考查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动手能力,“神题”便走下神坛,教育重新走上育人的轨道。在笔者看来,重在培育学生综合能力的“神题”不妨走进更多学校,成为一种常态,以此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师生观念的更新,甚至以此来改变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实践。

    说到底,有什么样的教育考核评价必然带来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策略。无论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还是培育具有较高创意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科学而有价值的考试内容来发挥类似杠杆的助推作用。如果考题重在考核学生的阅读范围和思辨能力,督促考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去求解,那么更有助于实现育人的目标。

    在这方面,国外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例如,法国2017年高中会考作文题,文科考生试题是“请就法国思想家、哲学家卢梭于1755年的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的节选写一篇论文”;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是“请就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在《利维坦》中的节选写一篇评论”……这些试题很考验考生对作者的写作背景、核心思想等问题的了解深度,更考验学生的阅读量与阅读深度。如果未读过原著,很难获得理想的成绩,这就倒逼学生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建立良好的历史意识,快速提升自己的资料搜集和整理能力。

    从长远看,这些能力其实是未来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所必需的能力。笔者期待更多学校能从这些含金量颇高的“神题”入手,以此作为学校教学的催化剂,培育更多有思想、有能力、有创意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山东省滕州市东郭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