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伯乐,才能引来千里马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6-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广州市发布《关于实施“广聚英才计划”的意见》,探索实施“人才举荐制”、团队带头人全权负责制,以延揽国内外“高精尖缺”人才,加快构筑全球创新人才战略高地。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个城市的人才质量和储量,当家人最清楚。广州的人才状况是喜还是忧,这份《意见》给出了答案。毫不夸张地说,“人才短缺”不是广州的独有现象,而是当前不少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求贤若渴也是许多大城市普遍的状况。

    人才是城市最为核心的财富,也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为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不少城市曾出台过不少举措,希望彻底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然而,不少城市的人才延揽,更多是通过砸钱招揽人才。待遇能解一些燃眉之急,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广州市希望通过“以人养人”的办法延揽高端人才,可谓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具体而言,就是从简单的人才交易向研究人才和满足人才过渡。

    人才需求与人才的关系,本质上是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论断,至今仍闪烁着思想的光辉。人才并非天生,每一位“高精尖缺”人才都是他们自身和社会环境交互影响的产物,每个地方在延揽人才时,对人才成长的规律认识得是深还是浅,关系到一个地方的人才质量、人才储量,也决定了其延揽人才的成效。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城市的管理者先当好伯乐。只有这样,包括“高精尖缺”的千里马才能进入他们的视线,才有可能使更多的千里马为己所用。

    城市有伯乐,才能引来千里马。伯乐不是标签,也不是证书,而是需要真正“相人”。有些时候,一座城市短缺的不是千里马,而是伯乐。否则,当年曹操也就不会发出“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感慨了。真正的伯乐,一定要认识人才。在科技竞争成为国家和城市核心竞争领域的今天,初级的伯乐也懂得“高精尖缺”人才正是本地所缺少的千里马。这表明,“相马”已经不是城市伯乐的难题。

    接下来,就是如何“求马”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给经费给房子给帽子,是最常见的“求马”做法。对于中高端人才而言,这样的“求马”术确实有效。对于真正的“高精尖缺”人才,待遇就不是万能的了。否则,伯乐就不是真正的伯乐,谁出手阔绰谁就是伯乐了,千里马也不是千里马,而是贪吃的马儿了。

    为什么有的城市能吸引“高精尖缺”人才,有的城市却不行?关键在于真正的伯乐不但善于“用马”,更在于他们善于“养马”。就拿广州新出台的这份《意见》来说,侧重的是通过“高精尖缺”人才的口碑传播和人脉资源,持续地吸引人才。人才的口碑传播怎么才能形成,恐怕不是靠人才本身。

    比如,应该把发展教育作为对人才恒定的吸引力。具体而言,就是重视完善一座城市的大中小学教育,中小学教育质量提高了,解决的不仅仅是当地居民子女的就学问题,也能解决“高精尖缺”人才的后顾之忧。他们的子女就近能读到高质量的中小学,他们才能主动去当这座城市的宣传员。同样,“高精尖缺”人才不是一夜炼成的,他们要保持自己的“高精尖缺”优势,需要有就近“充电”交流的地方,一座城市有没有塑造“高精尖缺”人才的高校,决定着“高精尖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保持自己的优势不退步,这也是他们的正常需求。诚然,只有解决了“高精尖缺”人才的各种后顾之忧,城市才能真正引来千里马。

    (作者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