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为中心培育卓越电影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6-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这些学院奖既是学生创作和展示的重要平台,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检验平台。”日前,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主任李伟,在该校第十三届先力奖颁奖典礼上说。典礼上,14部学生优秀作品为校内外观众呈现了一场优质的电影盛宴。

    像这样面对学生的学院奖,该校涵盖了所有教学单位,如文学系“金字奖”、导演系“学生导演奖”、表演学院奖、动画学院奖、声音学院奖、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等,可谓全年不断档,全员齐参与。

    带着作品“回娘家”

    “回娘家”是电影学院师生、校友携片回校放映的一个传统。

    要对一部电影进行检验,票房、奖项、口碑等都是标准,但回到艺术教育的殿堂,需要一个专业、纯粹的环境,更需要把握创作的方向和导向,体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说:“电影学院就是这样的一个环境,师生们作出的反映和评价,既是给予电影最大的尊重,也是一场场开在艺术教育最前沿的实践课。”

    2018年初,博纳影业集团总裁、管理学院校友于冬,带着热映的《红海行动》“回娘家”。他告诉学弟学妹们:“一定要珍惜学校现在的资源,珍惜身边老师的指导,努力提高艺术修养和综合素养,所有积累都是一种营养,是你们今后从事这一行业的无穷动力。”

    “近年来,学校坚持‘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的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整合各种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有力保证了复合型卓越艺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并形成了具有北京电影学院特色、优势的办学传统和人才培养模式。”李伟说。

    目前,北京电影学院确立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目标定位,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层次定位,“单科引领、多科协同”的学科建设定位,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够引领电影艺术创新发展的高端人才。

    寓艺术观教育于实践教学

    “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是北京电影学院提出的艺术观教育理念,已经渗透人才培养全员全程全方位,成为全校师生的行动自觉、文化自觉。中国电影教育开拓者雕塑、校训碑等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景观,润物细无声般提升了师生素养。融媒体中心、官微、新闻网开设“师道”“学思”“北影课堂”等专栏,举办“思想引导和专业结合”的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开展“重走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之路”读书会,将学生的“青春梦”、教师的“奋斗梦”融入建设文化强国、助力民族复兴的艺术梦、中国梦。

    艺术观教育不仅对于学生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于立德树人、引领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了统领作用。学校通过课堂教学、艺术实践等平台影响着学生,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增长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三观,成长为优秀的电影人。学校还创造多种条件,鼓励、引导教师寓艺术观教育于专业和实践教学之中,从《邻居》《沙鸥》到《搬迁》《塬上》,教师的艺术创作关注现实、注重艺术品质,这种创作思想反哺教学,让主流声音、主流文化、主流价值“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服务国家战略和城市建设

    在开展电影教学、科研、创作的同时,北京电影学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北京市“四个中心”城市建设。近年来,北影师生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工作,连续承办了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两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评奖工作,完成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形象宣传动画设计、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和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八分钟》等设计与预演重大项目。

    上千名师生,凭借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在一个个新时代的舞台上,向全世界展示了学校在电影创作、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的高端水准。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钱军说,新时代,北京电影学院学人将以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创造教育教学的新成果,创作电影作品的新经典,探索艺术教育的新领域,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卓越电影人才,攀登中国和世界高等电影教育的新高峰,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