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成为脱贫好帮手
本报讯(记者 尹晓军)初夏刚过,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果园镇李坪村一派宁静祥和。在村委会的推普脱贫攻坚课堂里,50多名村民正手捧《普通话1000句》,在教师的带领下,字正腔圆地朗读,认真地学习普通话。
“下课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西红柿炒鸡蛋怎么做?回家后,照着课本上的方法炒一盘给家人。”来自临夏市第一中学的教师徐采萍是负责李坪村的推普教师,教材是她和学校另外一名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和自身经历自编而成,内容是普通话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课上,恰巧有“做饭”这一章节,徐采萍便给学员布置了这样一份家庭作业。
这是临夏州语委、州教育局组织开展的青壮年农民推普脱贫培训班,也是该州深入开展推普脱贫攻坚行动的有力举措之一。近年来,临夏州将推广普通话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多种举措深入开展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让农民群众跨过“语言关”,不断打通致富路,并在全社会形成了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的良好氛围。
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黄河上游,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区三州”之一,该州所辖的8县市均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是甘肃省脱贫任务最重、攻坚难度最大的地区。
同时,临夏州属于多民族聚居、文化多样地区,其中,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聚居区的两个少数民族,推广普及普通话任务艰巨。
“民族地区普通话的普及率比较低,尤其是边远偏僻的民族地区仍有许多村民不会说普通话。由于没有掌握普通话,加之学历低,极大地制约了扶贫开发、技术培训、致富信息推送等活动的开展,外出务工经商也是难上加难,这大大阻滞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步伐。”临夏州教育局语委办主任王娟说,在民族地区大力推广普通话,是提高劳动力基本素质、促进职业技能提升、增强就业能力,也是激发内生动力、增加农民发展机会、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
为此,临夏州语委、州教育局结合实际情况,在全州启动实施了青壮年农民普通话培训等一揽子计划。同时,邀请普通话专家、学校老师开展普通话的普及讲座、培训,并通过走村串巷、进村入户、张贴宣传标语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农民群众讲述普通话的重要性,普及普通话基本知识,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
东乡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临夏州东北部,是东乡族的聚集地,有自己的本族语言,从属于阿尔泰语系,没有文字,多以东乡语为交流语言。过去受历史、地理条件制约,贫困面大,经济发展落后,信息相对闭塞,特别是不会说普通话成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拦路虎”。
为助力推普脱贫攻坚行动的开展,临夏州教育局选拔了24位有着丰富培训经验的教师,通过探讨研究设计了6天的教案,分12个组奔赴东乡县各乡镇开展培训工作。“培训课要有趣、实用、接地气,农民才会主动学习普通话、使用普通话。为此,我们根据当地实际,在培训中穿插种养殖方面的内容,让他们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就提起来了。”推普教师、临夏市第三幼儿园园长汪树晶告诉记者。
“以前不会说普通话,打工都没有地方去,结果日子是越过越穷。”参加完培训的汪集镇池沟村村民牟学忠说,现在,自己会说普通话,还照着书认会了许多汉字,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有了底气,好日子也有了盼头。
牟学忠的话道出了当地农民的心声。推普教师们发现,随着推普脱贫培训班的开展,村民们对学习普通话的热情高涨,越来越多的人从听不懂普通话、不会说普通话到主动学普通话、大胆说普通话,并且还带动自己的家人一起说普通话。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这几年,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临夏外出从事餐饮服务等行业的人越来越多,分布全国各地,出去一个人就有可能带动一家人脱贫致富。”临夏州教育局局长张居贵说,在推普脱贫攻坚行动中,普通话架起了农民与外界的连心桥。
据统计,仅2018年,全州有600余名农民参加了普通话培训,有5000余人参加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有1800多名中小幼教师参加了语言文字培训,其中培训东乡县幼儿园教师800人。截至目前,教育部县域普通话调查显示,临夏州普通话普及率达到45%以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