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成就了我的成长
■我与中国教育报
“贤从智中取,智从学中求。”我喜欢读报,尤其喜爱《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报》,她是我学习中的良师,是我生活里的挚友,更是我精神上的伴侣。
我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学到师范毕业,家里根本拿不出购买一本课外书籍的钱。小时候,每当看到别人看报纸,我都会凑上去。尽管为此我挨了不少白眼,但我依然乐此不疲。
直到上中学,当发现学校阅览室中陈列的各类报纸和刊物时,我欣喜若狂。在各种报刊中,我迷恋上了全校师生争相传阅的《中国教育报》。喜欢此报,因为她的名字是我最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因为她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服务于广大师生的全国性日报,最重要的是因为我从此报中找到了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初中三年,《中国教育报》成了我不可或缺的良师挚友,成了我最好的精神食粮,成了我人生的指路明灯。一篇题为《谈记忆英语单词和语法的方法》的文章令我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一篇题为《浅析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的文章使我掌握了写议论文的方法,一篇题为《如何区分功、功率、机械效率》的文章解决了我物理学习上的困惑,一篇题为《我为中师生喝彩》的文章让我确定了自己的人生职业道路……
师范毕业前,我被学校派到本市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实习。带队老师要我上一堂汇报课,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但在备课时我却傻眼了,因为课题是作文课《家乡的变化》。实习期间,耳濡目染,对于写作教学,教师怕教,学生怕写。这个时候,我想到了《中国教育报》。拿出读报笔记,我找到了一篇题为《从小学生的角度看家乡的变化的采访记录》。从这篇文章中我找到了这堂课的突破口:上课前,我让学生分小组搜集家乡变化的材料;上课时,我创设了一个小记者采访的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眼中看到的家乡的变化。结果这一堂课上得很成功,我从中尝到了初为人师的喜悦。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钻研教材,喜欢上了探索教法,喜欢上了上课磨课。
师范毕业后,自己有了工资收入,我第一时间订阅了《中国教育报》。通过品读《中国教育报》的相关论述,我越发认识到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积极践行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我发现《中国教育报》始终关注课堂教学,积极探讨教学改革和教学成绩的提高,宏观上研究教改,微观上关注课堂,介绍了许多成功典型的课改案例,刊登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阅读,我借鉴了经验,找到了方法,汲取了力量,创造了佳绩。我曾获市说课一等奖,作文课例一等奖,多篇论文曾获茂名及化州的一等奖。2017年4月,我撰写的教案《说说喜欢的玩具》先后获得省一等奖和全国二等奖,论文《“花架子”非“真语文”》获全国二等奖……如此种种,所有在教育教学上获得的成果都离不开《中国教育报》这个良师和挚友。
《中国教育报》成就了我的成长,见证了我的成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忘初心,有《中国教育报》这位良师挚友的陪伴和指引,我一定能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每一分光和热!
(作者单位:广东省化州市江湖镇中心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