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学校的发展自觉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2-11-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滨湖区育红小学学生在比特实验室搭建创意作品。顾震 摄

  或许,滨湖区“校本提升战略”只是一个区域原始的教育实践,还需要持续探索和改进。但是,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主题的实践将会引领一方教育迈向新的高度。

  编者按 从2008年开始,无锡市滨湖区拉开了“校本提升战略”的序幕。这项战略旨在促进学校校本发展和内涵提升,构建依法自主办学的现代学校制度,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3年多的实践中,滨湖区基于“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为目标,把学校发展的规划权、发展权交给学校,倡导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校情寻找发展提升的突破点,走适合本校的发展提升之路。作为一项机制,“校本提升战略”成为滨湖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报记者 王友文 通讯员 王星

  聚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记者:三年之前,滨湖区提出了“校本提升战略”并持续实施至今。请问,滨湖区为什么会以区域推进的方式,来做校本发展的事情?

  钱江:早在2007年底,滨湖区就在苏南地区率先通过了“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验收。但收获的喜悦并没有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滨湖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哪里?从2008年初开始,这成了滨湖教育最想得到的答案。

  最终,滨湖教育人决心抓住一个重要的关键点: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这是因为,区域教育的优质发展,基于每一所学校的发展,推动学校进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能够有效推动学校走内涵发展、自主发展之路,这是区域教育整体提升的重要保证。

  2008年底,在汲取专家意见并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滨湖区开始研制具有区本特色的“校本提升战略”。教育局基于“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为目标,把学校的规划权、发展权还给学校,倡导各校根据自己的校情寻找发展提升的突破点,走适合本校的发展提升之路。我们还从管理的角度切入,把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督导评估引入进来,进而探索一个完整的运作机制。

  记者:据了解,“校本提升战略”重在建立学校发展和评价模式的新范式。它的基本运行模式和实施路径是怎样的,能不能准确并形象地描述?

  钱江:在指导学校科学制定三年发展规划的同时,我们积极探索适合提升战略的运行机制和评价方式。通过对学校督导评估政策的调整,力图重新打造评价学校的“尺子”。按照“校本提升战略”的设计,对学校的评价分为三个板块:基础性指标、发展性指标和干预性指标。干预性指标是教育行政根据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对学校办学行为施以导向规范;基础性指标属于保底性要求,主要指学校在依法办学、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学校质量等方面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发展性指标则是指学校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导向,根据自身现状、潜能及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思考,自主确定的发展领域和目标,这是学校“自我设计”的自由空间。前两者侧重的是规范、统一,这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发展性指标突出的则是个性、特色,这是学校教育魅力之所在。滨湖的“校本提升战略”,其灵魂在于后者。

  通过三年一轮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滨湖区已经形成“校本提升战略”实施的基本范式,即“校情诊断—规划编制—年度实施—目标自控—增值评估—反思调整—深入实施”的周期递进的格局。

  尊重学校自觉自主发展

  记者:“校本提升战略”无疑重在以校为本,但是作为一项区域推进,关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行动,我们是如何处理行政推力和学校自觉之间的关系的?

  钱江:为创造校本提升规划实施的环境和条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不仅率先转变思想,而且积极转变管理方式,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整合部门与条线的工作,减少无效工作尤其是检查评比对学校工作的干扰;精简会议,规定周一到周四为无会日,而且开会要提前通知、预告内容,让会议更有效;转变督导评估的标准和方式,运用发展性评估评价学校,更多关注过程,关注学校的特色和个性化发展;发挥教育行政的组织协调功能,强化对基层的服务和指导。

  滨湖区提出“重在自评、加强互评、坚持督评”的思路,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给学校排队打分,而是要尊重学校自主发展,推动各学校基于不同基础跨越提升。学校自评工作,由各校校长、校级领导、部分中层干部、教师组建“校本提升发展”自评工作小组,区教育局、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向每所学校派出联络员,参与并指导学校开展自评。各校要将校本提升发展主要指标达成情况、校本提升的亮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阶段的主要设想,进行汇报交流。汇报后,组内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校际互评。之后,区教育局、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评审组,进行综合评审。最后由区教育局、区政府教育督导室领导班子集体审定各校“校本提升战略”实施情况。

  “校本提升战略”升华了滨湖人对现代教育的理解和追求,提高了校长谋划学校发展的能力。一直以来,行政推动主要依靠“红头文件”所拟定的条条框框对学校进行发展规划,一个地区的学校总体的发展特色大同小异。但是“校本提升战略”却把空间完全交给了学校,交给了校长们。行政只做行政的事情,虽然规定了方向,但是“发展之路”要靠学校自己来“挑”、来走。滨湖区就是要寻找这样的合理分割,来达成教育的最终发展。

  记者:学校主动提升是滨湖实践的精髓所在,但是数十所学校,每家的发展阶段、历史积淀、人力资源等诸多要素并不相同,对一所学校而言,什么样的增值是令人满意的发展?

  钱江:滨湖区学校的特色化发展本来就有一定基础,现在的“校本提升战略”加速了学校发展的个性化进程。我们在校本规划制订中,留足了学校设计的空间,并在考核评估的指标体系中,通过加大权重来进行导向,从而引导学校的自主发展、创新发展。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真正的发展在于文化的生成,特别是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生成。滨湖学校特色化的发展,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打造令滨湖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国家、民族培养合格的人才。滨湖区仅小学阶段就有9所百年以上的老校,这是滨湖学校发展的文化根基,当然,百年的积淀应该生成不同的特色,应该提供滨湖学子更多的选择。所以,在“校本提升战略”实施中,我们不仅关注差异,更尊重差异。因为我们相信,只有每一所学校都有这种“自视差异、尊重差异”的人文情怀,她就一定能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由成长,尊重每一位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当一所学校,能够给孩子充分的发展自由,给每位教师以专业成长的空间,那这所学校也得到了最令人满意的增值。

  发展学校文化是重要愿景

  记者:回首三年多的实践,我们当初希望达到的愿景实现了多少,学校的实质性收获有哪些,而对于区域而言收获在哪里?在新一轮规划中,我们会有哪些更为刻意的追求?

  钱江:通过第一轮为期三年的“校本提升战略”,全区学校都明确了各自的发展方向,实现了学校管理的有效提升,学校的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大幅推进。现在,滨湖学校发展多姿多彩的局面正在出现,太湖高中的艺术教育、蠡园中学的情态教育、育红小学的化新教育、育英实验小学的雅慧教育、胡埭中心小学的经历教育、蠡园中心小学的篆刻文化……全区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同时,学校自主发展的意识、自主办学的能力得以提升,校长园长、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得以激发。这些汇聚成了滨湖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新的动力系统,使我们能够信心满怀地去完成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和无锡市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的创建任务。

  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滨湖的“校本提升战略”进入第二轮,我们的愿景是,通过各校科学制订“校本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发展领域、发展目标和推进项目设计等,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体现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体现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体现“以校为本”、“科学适合”,把形成和谐发展机制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培育学校文化作为重要任务,有效建立学校自我发展与绩效评估体系,逐步形成具有区本特色的教育综合改革体系,推动全区教育均衡、优质、科学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