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的主战场是基层
■林东伟
社会实践工作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人才成长规律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年,教育部等七部委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新时期,推动社会实践工作重在提升质量,核心是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社会实践工作的对象,也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牢牢把握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实践中,要依据学生的年级、专业、兴趣、成长客观需求等方面,设计实践方案,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多年来,厦门大学建立了“社会实践工作分类引导,学生依据兴趣选题组队”的工作模式。学校从学生知识训练、成长需求出发分类实施社会实践:低年级本科生重在“体验式”实践,以国情考察、革命教育为主要内容,要求学生进村、进厂、入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学会正确观察生活;本科高年级学生重在“专业性”实践,主要开展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实训等;研究生重在“服务型”实践,为经济发展规划、农业综合开发、乡镇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等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此外,学生还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时事热点、地方难点开展调研,将调查研究成果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中,学校法学院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乡土视野中的纠纷解决——以海安法院的疏导式庭审为样本》获得一等奖。
形成实践育人合力
社会实践育人的本质就是通过实践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将接受理论教育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应用理论知识、动手解决问题、团队协作、自主创新等多方面。可以说,社会实践活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高校各部门特别是教学部门与学生工作部门携手合作。
长期以来,社会实践被作为“第二课堂”的组成部分,简单化成“学生活动”,使得实践活动缺乏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师指导,制约实践教育功能的发挥,严重影响了其质量。要切实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要依托教学部门,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体系,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实践活动,学生规定学时学分,教师参与指导社会实践计算工作量,更加系统地推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工作部门的组织优势,实现社会实践全覆盖,动员和发动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最终促使学生在接受实践教育过程中实现自主教育和自主发展。近年来,厦门大学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工作,已构建以宣传部、统战部、学生处和校团委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管理体制,形成了“学生工作部门牵头组织,学院领导、专业老师和辅导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此外,还要校地同心,共同助力人才培养。社会实践的主战场是基层。要推动学生持续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基层的支持。要主动出击,与地方政府、战略合作单位、重点行业、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社会实践实习基地,力争做到校、院、系都有固定的基地,推动社会实践可持续开展。要针对社会急需的或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社会实践项目,找准学校优势与地方需求的结合点。以课题为依托,按需设项,据项组团,组建高水平的社会实践团队,提供科技攻关、深度调研、政策建议、决策参考等智力服务,推动理论知识朝着生产力转变。例如,厦门大学博士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深入福建宁德环三都澳开展调研,完成的《福建宁德环三都澳区域综合开发调研成果》,是第一份较全面的环三都澳区域开发专业调研报告,得到当地市委、市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该团队组建至今,已完成调研报告、论文和行业报告30余篇,凭借扎实的功底和出色的调研能力,广受地方和企业欢迎。
建立科学的评估激励体系
建立科学的评估激励体系是社会实践质量提升的助推器。一方面,通过评估对比,组织单位可以从中发现社会实践育人工作短板,尽快补齐差距,提高实践质量,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另一方面,通过评估激励,可以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调动起组织单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推动社会实践活动在扩大规模中提升质量。
评估激励体系建设可以从组织单位、教师和学生三个维度进行考核。一是对组织单位进行考核,首先,组织单位是否发挥了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即学生是否在实践中综合运用了自身的专业知识、优势特长,是否在实践中形成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其次,看组织单位的制度设计,以单位机构设置、学生参与人数、生均参与实践时间、带队教师数、实践基地数等为维度,看社会实践是否有计划,安排是否科学,指导是否到位。二是重视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工作的考核,将参与指导社会实践纳入教师考聘体系。三是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学生实践总结、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等,对学生的思想、能力等方面的成长进行评价,帮助学生真实了解自己和社会需求的差距,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把实践锻炼转化为自觉追求,提升道德境界,以发挥实践育人最大功效。
(作者系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