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风正一路歌 砥砺奋进谱华章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廊坊师范学院已升本建院12个年头了。
12年,或许只是奔流长河中的浪花一朵,却能见证一所大学的发展与壮大;
12年,或许只是深邃苍穹间的星空一抹,却能演绎一所大学的坚守与追求;
12年,或许只是历史长卷上的沧海一粟,却能凝聚一所大学的气质和灵魂。
这是抢抓机遇、与时俱进的12年;
这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12年;
这是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12年。
12年,廊坊师范学院抢抓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扬帆启航,砥砺奋进;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春天里,一路高歌,谱奏华章。
2004年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顺利通过,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良好成绩,奠定了学院发展的基础。
“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教师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近百个荣誉诠释了廊坊师范学院升本建院12年的精彩。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基地”、“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河北省统战理论研究基地”、“河北省少先队学科建设示范校”、“廊坊市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记录了廊坊师范学院面向社会、服务基础教育的行动与贡献。
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精品专业、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省级创新高地、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省级精品课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彰显了学院的办学实力。
“厚德博学,弘毅致远”的校训精神,“为人,为学,为师”的师范文化传统,“传承师范文化,培育教育人才,服务基础教育,辐射地方文明”的办学特色,使廊坊师范学院更具独特魅力。
扬帆奋进12载,春华秋实创辉煌。一幅由廊坊师范学院两万名师生共同绘制的“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的绚丽画卷,展现在燕赵大地,京津走廊……
理念引领发展路
——12年来,始终突出一个主题:即科学发展的主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12年来,廊坊师范学院走过了一条由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到品质提升的科学发展之路。由一所占地300亩的专科学校,成长为占地2000亩、在校生近2万人、教职工2000余人、分两个校区办学的多学科、多层次、开放式、有特色的本科院校。
12年来,廊坊师范学院抓住高等教育“以布局结构调整和规模扩张为基本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两次难得机遇,走低成本扩张的道路,在2000年至2005年的5年间经历了三次合并、调整,在没有征地、没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实现了两次跨越,为学院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内涵建设奠定了基础,使学院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稳步提升……
“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是学院发展的重大问题。全院上下统一思想,深化理念。“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育人为根本,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办人民满意的大学”的办学理念深入师生心里。学院明确了“建设多学科、多层次、开放式、有特色的教学型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内涵发展、质量立校,以人为本、人才强校,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开放办学、特色名校,解放思想、创新兴校”的发展思路;确定了“三步走”实施战略,即:从2000年到2005年,是总量和内涵同步发展的快速提高期;从2006年到2013年,是从总量发展到品质提升的全面推进期;从2014年到2020年,是品质提升引领声誉巩固的稳定发展期。
理念引领发展路,目标导向路径明,正确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引领学院各项事业持续、健康、蓬勃发展。
内涵建设结硕果
——12年来,始终坚持一条主线:即内涵发展的主线,夯实基础,质量立校。
12年来,学院通过夯实“核心基础、人才基础、动力基础、物质基础”四个基础,全面推动内涵发展。
——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夯实内涵发展的核心基础。
学院把学科建设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构建了符合学院发展实际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现有15个二级学院,39个本科专业、59个专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法、史、教、艺等九大学科门类。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雕塑艺术设计为国家级精品专业,雕塑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为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化学和生物科学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拥有“人文教育”和“生化教育”两个省级创新高地,拥有“史学理论和史学史”、“有机化学”两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生物学实验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外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有机化学和篮球为省级精品课程,教师教育理论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化学、生命科学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4项。学院坚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努力打造以教师教育为主体、经管和工程学科为两翼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成果,为提升办学实力起到了“催化加速”的作用。
——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内涵发展的人才基础。
学院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师资队伍的“雁阵”团队,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专职与兼职结合、师德与师艺并重和“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方针,紧紧围绕学科专业发展,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果,逐步实现了由数量充足向质量提升的转变。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02人,其中硕士、博士527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46人,有20余名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荣誉。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二层次人选文学院院长许振东,由他主持的国家级社科规划办项目研究课题《17世纪白话小说研究》,填补了省内同类院校国家社科项目立项零的空白;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基础部主任米新江,在计算机教学中大胆创新改革,以“授之以欲、受之以愉、渔之以渔”的教学方法,再造学生“学习生命力”,赢得国内同行的赞誉,被《半月谈》、《计算机教育》、《瞭望周刊》、人民网、新华网、《河北日报》等多家媒体重点报道,在高校计算机教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学英语教改教师团队,创新实现了“大小班、两类课、网学网考”的教学模式与学业考核标准,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英语无纸化网学网考规模上的突破。学院充分利用毗邻京津优势,特聘京津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定期来校讲学,壮大了学院师资队伍的力量。师资队伍建设成果,为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内涵建设起到了“力量支撑”的作用。
——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夯实内涵发展的动力基础。
学院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河北”的重大决策精神,坚持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办学,不断强化科研创新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现建有教育科学研究所、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材料化学研究所、遗传育种研究所、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现代管理研究所、基础数学研究所、史学与区域史研究所等8个科学研究机构;办有《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语文教学之友》、《河北理科教学研究》、《职业时空》、《廊坊师院院报》等国内公开发行的“五刊一报”。学院教师秉承科学发展理念,崇尚学术创新,科研氛围浓厚,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26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规划课题7项,省部级项目120项,厅局级项目625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4346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54篇,被SCI、EI、ISTP等收录和人大复印资料摘录163篇,出版专著、教材80余部,荣获全国、省、市科研奖励258项。学院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承担多项廊坊市纵向和横向课题,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生命科学学院师生培育的玉米“冀单15号”、棉花“冀棉16号”、西瓜“抗王”、甜瓜“金红”等品种,在全国十几个省市推广,获得数亿元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声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科研工作的显著成果,不仅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助推给力”的作用,也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