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个“拾荒大学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2-12-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蒋夫尔  

  捡起瓶子,拧开瓶盖,倒空残余的液体,再迅速拧扁,放进口袋里……一连串熟练的动作,这是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土木09-3班学生胡亚楠在捡拾空瓶子时的“拾荒程序”。

  作为一名大学生,胡亚楠不是在勤工俭学,而是在为家住乌鲁木齐市胜利路街道办羊毛湖社区的维吾尔族老人尤努斯一家筹钱。

  尤努斯和患有脑瘫的儿子靠低保金生活,儿子今年23岁,生活不能自理,家庭经济非常困难。2009年年底,在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书记居来提·阿不力孜的组织下,学院4个班的238名学生开始通过“拾荒”这种方式资助尤努斯老人一家。

  “刚开始的时候,人家看我们都觉得特别怪,还有人拍照,我们也都觉得特别不好意思。不过现在也都习惯了,大家也都熟视无睹了。”胡亚楠笑着告诉记者,他们将校园分成了4个分片区,大家“分区”捡瓶子。

  每年新生入学时,也是捡瓶子高峰期,学弟学妹们军训喝完的水瓶,每天能捡到几百个,大家甚至专门在操场上“蹲点儿”。

  久而久之,大家“拾荒”养成了习惯,自己喝过的水瓶从不随手扔,再远也会拎回宿舍,走在大街上见到空瓶子,也忍不住伸手去捡。(下转第二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