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贴近”赢得学子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2-12-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唐景莉 通讯员 许梅杰 

  12月4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在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B101教室拉开序幕,围绕教学案例“生命的考问:为什么不捐骨髓救我?”韩秀艳老师将两个班的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就如何看待小帅帅父亲的拒捐骨髓行为和志愿者捐献反悔行为进行“辩论式案例教学”。“我方主张强烈谴责拒捐反悔行为,并呼吁立法严惩。”“在生命、亲情等永恒价值面前,是不能用利益得失来权衡的。”“我方坚持认为法律应谨守自己的边界。拒捐或反悔行为是一个道德问题,而非法律问题”……场面异常热烈火爆。

  “我校在全国率先把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政课。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高起点谋划,指导改进教学,学院全体不遗余力地推进,形成一整套推进‘05新课程方案’高质量实施的做法,在明显改善思政课教学效果上取得新突破”。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杨慧民接受采访时感触颇深。

  在案例中心,记者看到一捆捆整齐排放的学生案例分析报告和学习心得体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1班韩鹏:“案例教学拉近了思想理论和现实生活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加了生活体验,老师的点评总结总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促进了我们进一步思考。”软件学院1216班王帅:“老师灵活采用多样化案例教学。我比较喜欢网上案例教学,尤其是参加网上焦点案例对决讨论,这些焦点案例反映的都是我们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案例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受到学生们的好评。

  “去年我们组织了五场现场案例教学,将案例主人公以特邀嘉宾身份请进课堂,结合其自身经历和感受,围绕某一教学主题现场说法,教学效果非常好。”杨慧民说。

  为整体推进教学改革,学校多次召开思政课研讨会和案例教学工作专题推进会,出台了《案例教学专项工作激励方案》,拨付了50多万元专项建设经费,使案例教学工作有的放矢,不断取得创新性成果。

  在教学实践中,他们一方面把思政课与案例教学法融合当作一项系统整体工程来抓,另一方面又注重以案例教学统摄、衍射其他教学方法,带动综合创新,把案例教学潜在优势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以案例教学为特色和优势,他们已有两门课入选“国家级精品课”,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心主任杨慧民应邀在20多期“中宣部、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介绍案例教学改革经验。教育部简报(2012年第77期)以“大连理工大学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推动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为题在全国推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