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从应试中真正受益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2-12-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张滢

  齐鲁晚报报道,日前,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一名高二学生小昱因对排座位“想不开”,在学校跳楼自杀身亡。花季少年骤然离世,除了带给家长、教师、同学无尽哀思,也让许多旁观者大惑不解:成绩一向优异,在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分数还位列理科年级第一名的他,为什么会把一件小事视为难解之结?

  据记者了解,该生所在班级规定,前4排座位分别由4名班干部负责管理,同时班干部有权挑选同学作为自己的组员。在新一轮“挑选”中,小昱由于性格孤僻、不擅与人交流,落选了。就在落选当晚,小昱烧掉了全年级第一的荣誉证书,在与班主任沟通失败后,选择了轻生。

  从表面上看,小昱轻生的原因主要是性格问题——心理极度脆弱,受不了一点小小的挫折。但细究起来,这一事件是长期以来师生受“考试成功至上”这一信念遮蔽导致的必然结果,其中的每一个相关者及每一个环节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

  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传授,“管住”学生成为教师的重要诉求。由此,教师必然要通过不断改进或更新管理方式,实施对学生的控制。而以此为基础制订出的班级管理制度,即使再“创新”,也难逃僵硬、死板、缺乏民意的特征。那么,进而导致班干部对自身服务同学的功能认识不足,行事从个人好恶出发,有意无意地对小昱造成伤害,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小昱本人,则把成绩优异视为所向披靡的“通行证”,过度将自尊与外物挂钩,对自我缺乏明确认知与定位。一旦遇到挫折,缺乏足够的自信作为心理支撑,便立刻转向价值幻灭、自我否定。

  尽管近年来,许多地方和学校已经意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并以规范化办学积极改进,但短期内,应试“幽灵”的魅影对教育的影响仍然难以根除。

  更值得注意的是,以往人们认为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在于——为了部分“优秀生”的成功,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换句话说,至少还有人从中受益。而小昱的经历则告诉我们,应试“幽灵”已然失控。近年来,“优秀生”在学校或社会中,因为点滴挫折动辄颓废甚至选择轻生的报道屡见不鲜,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当应试“幽灵”领着教育在偏离的轨道上走得越远,也就离“人”的目标越远。在这种教育下,即使在小范围获得了所谓的“成功”,学生也无法真正从中得到成长的原动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