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2-12-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表1 表2 表3 表4 重庆南开中学“心理活动月”咨询现场。(资料图片)

  ■王纬虹 杨军

  2011年11月至12月,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对全市40个区县教研机构和1600所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渐入正轨,问题明显,发展不平衡。

  区县方面,八成教研员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男女比例均衡,但四成教研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足两年,且领导机构重视不够,大部分教研员缺乏工作热情。四成区县教研机构组织推动辖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乏力。

  学校方面,八成学校有指导机构并配备领导,课程开设状况有所好转,但管理不完善、上级重视不够、师资薄弱、教研与科研落后。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高中、职中学校与初中、小学相比发展较好,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相比发展较好。

  我们建议:制定刚性标准,完善工作体系,切实行动,整体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调查结果

  教研员经验不足,领导重视不够

  在各个区县教研领导机构方面,八成教研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男女比例均衡;但四成教研员从事心理健康工作不足两年,领导机构重视不够,大部分教研员缺乏工作热情。

  在被调查的23个有效区县样本中,男性教研员10人,女性13人;年龄在40至50岁的占52.2%、30至39岁的占26.1%、20至29岁的占13.0%,还有8.7%在50至59岁之间;研究生、本科学历分别占26.1%和56.5%;从事心理健康教研工作5年以上的教研员不足40%,其中39.1%没超过2年。

  所有被调查的区县均有分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其中34.8%的区县由教育委员会基教科领导分管,39.1%的区县由教委领导分管,其余区县由其他领导分管。在被调查的区县教委中,17.4%未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主管机构,30.4%未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73.9%的区县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26.1%的区县专款年均数额不到1万元。

  从计划制定、会议召开、指导下级工作以及向下级发放工作文件四个方面对区县领导机构近6年以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状况进行调查发现,43.5%的区县领导机构从未制定过相关年度工作计划;13%的区县从未开展过专题会议;43.5%的区县从未向所辖学校下发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和文件;47.8%的区县从未对所辖学校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

  八成校有指导机构,校际发展不均衡

  学校方面,八成学校有指导机构并配备领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状况有所好转,但管理不完善、上级重视不够、师资薄弱、教研与科研落后。各类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高中、职中学校与初中、小学相比发展较好,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相比发展较好。

  (1)八成学校有指导机构并配备领导,但仅五成真正发挥作用。调查发现,83.4%的学校建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81%的学校由校长、主任等领导直接分管,但仅54.3%的学校发挥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的效力(各类学校的情况如表1所示)。整体表现为,高年级学校与低年级学校相比较好,主城、城镇学校比农村学校相比较好,经卡方检验表明,他们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均达极显著水平(P<0.001)。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投入少、关注少。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设备配置方面,调查发现,只有11.6%的学校拥有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70.9%的学校配有心理咨询室,但只有45%的学校真正发挥了咨询室的作用;在经费方面,只有16.3%的学校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68%的学校都表示经费不足;在上级指导方面,30.2%的学校从来没有本区县教研员前去指导过工作,只有10.7%的学校表示“经常来”。卡方分析发现,各类学校在这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高中、高完中和职中学校在心理咨询室的有效建立和心理测量专业工具的配备方面,明显比小学和初中好,且差异在统计学上均达极显著水平(P<0.001);主城区学校在心理咨询室的有效建立、心理测量专业工具的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以及上级专业指导四方面均显著比城镇和乡村好,并且除在专项经费上差异水平仅0.05而外,其他三方面差异性水平均达极显著(P<0.01或P<0.001)。(具体见表2)。

  (3)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掌握和管理欠缺。调查发现,仅29.7%的学校全部掌握了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的情况,66.3%的学校部分掌握,4.0%的学校完全没有掌握。55.2%的学校没有防止心理类突发事件的预案。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方面,仅9.3%的学校为全体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35%的学校为部分学生建立,55.7%的学校尚未建立任何学生心理档案。在这个方面,不同学校之间差异极显著:就学校类型上看,高中、职中情况较初中、小学好;就学校来源上看,主城、城镇学校比农村学校要好。(P<0.001,具体见表3)。

  (4)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薄弱、培训较少。有效样本学校中,82.7%的学校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中仅22.3%的学校(主城36.7%,乡村6.8%)是专职,与我们2009年调查的数据(专职:17.4%,兼职:82.6%)相比,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比例略有增加,与安徽芜湖市23.8%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比例(何元庆等,2010年调查)相当。但仍未达到2008年17个中央部委联合印发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规定的目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到2010年城市达到40%、农村达到10%,2015年城市需达到60%、农村需达到30%。在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发展与培训方面,只有一半的学校(51.1%)曾对心理健康教师组织过业务培训;20.7%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从未参加过专业学习与培训。以上这些方面,不同学校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或P<0.001),整体趋势是:高中、职中比初中、小学好,主城、城镇学校比农村学校要好。(见表4)。

  (5)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开设状况有所好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调查显示,59.4%的学校使用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与2009年调查的48.5%相比有所好转。为全校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校占53.8%,为部分班级开设的占30.8%,15.4%的学校暂时还未开设,相比2009年的情况(全部开设:41.0%;部分开设:39.3%;没有开设:19.7%)也有所改善。大部分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课时为一周一节或两周一节。

  在教育的内容方面,以生命教育(74.9%)、青春期教育(72.6%)和人际关系教育(70.7%)为主题的内容最多,其次是新生入学教育(69.7%)、学习方法指导(68.8%)、体育与卫生(62.2%)、思品与政治(54.9%)、考试焦虑缓解(46.7%)、人生规划教育(32.0%)等方面的内容。

  在教育的形式方面,多采用个别心理咨询(76.2%)、心理知识讲座(69.7%)、广播板报(63.0%)、团体咨询(41.8%)、电话咨询(35.5%)、素质训练(32.8%)、体验活动(30.5%)、游戏辅导(23.8%)、问题辨析(18.8%)、角色扮演(15.2%)、心理漫画(7.1%)等形式。

  (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与科研薄弱。在882所学校中,仅有118所(13.4%)学校成立有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远远落后于2009年某课题组针对蒙、沪、浙、皖、闽、渝六大省份的调查结果(35.2%)。调查还发现只有31.3%的学校承担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

  (7)中小学校普遍存在专业欠缺、师资不专业、设备不够、经费不足等困难。调查发现,中小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普遍困难,排名前四的依次是专业指导欠缺、师资不专业、设备不够、经费不足。这与何元庆等人调查的最大困难是师资(86.8%)的结果较为一致,同时与2009年某课题组针对蒙、沪、浙、皖、闽、渝六大省份的调查结果也大体符合,由此说明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

 

  调查目的

  了解现状,为研制《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做准备

  重庆市教科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组织开展本次全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调查,旨在了解自教育部2002年颁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尤其是“十一五”期间重庆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听取辖区各个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教研科研部门和各中小学校的意见与建议,为研制《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做准备。

  调查对象

  重庆市40个区、县教研机构和1600所中小学校

  对重庆市40个区、县的教研机构和每个区县各抽取的40所中小学校(原则上职中、高中、初中、小学各10所,职中、高中数不足的区县须抽取小学、初中补足)进行“实名制”调查。共发放面向区县的问卷40份、面向学校的问卷1600份,最后回收有效的区县问卷23份、学校问卷882份,有效率分别为57.5%和55.1%。由此可以看出约四成区县教研机构在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推动方面存在障碍,缺乏力度。本调查有效学校样本覆盖130多万名学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每日传真     下一篇:制定刚性标准 完善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