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智能课堂构建育人新蓝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6-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基础教育阶段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曾经被划重点的“普九”“均衡”“优质”“素质教育”“中高考制度改革”等名词,已经一步步落地。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从“一个都不能少”到“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学生发展路径更加多元,教师队伍建设体系日渐完善,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越来越充满活力并向着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大步迈进。

    实施三环智能课堂的背景

    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江义初级中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校,它是顺德一所异地新建的广东省数字化校园的普通初中,是广东省100所信息化中心学校,也是全国18所内地西藏初中班学校之一。学校占地面积约6.67万平方米,教学设施按广东省数字化校园标准配备,各功能场室、体育馆、图书馆等设施设备齐全,有高标准的校园电视台和录播直播系统。学校现办学规模为51个教学班(其中3个内地西藏初中班),学生2500多人,专任教师191人。教师本科学历全部达标,研究生学历达10%,省、市、区级骨干教师26人。

    从1981年建校至今,学校先后三次迁址,三易其名,砥砺出“和、勤、韧、博、义”的校训,孕育了“自主、创新、和谐、健美”的校风。在“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一位教师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收获希望”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以创新内部管理机制为抓手,构建了“13131”新型扁平化内部治理机制,形成了鲜明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特色。作为顺德区教育综合改革“管办评分离”和“自主办学”试点学校,学校先后荣获“教育部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生命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生命教育百佳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广东省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体育项目(排球)传统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学校”“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学校”“佛山市体育项目(排球)传统学校”“佛山市防震减灾科普学校”“佛山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佛山市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示范教研组”“顺德区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实施三环智能课堂的需求

    江义中学的前身是黄连初级中学、梁季彝纪念中学。尽管从2004年到2010年教学成绩得到稳步提升,但综合成绩还处在全区中下位置,课堂教学效益亟待提升。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学校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改革突破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加强了数字化课堂建设,并以校园网为依托,加快数字化课堂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社会化学习环境,深化素质教育,让每一名学生得到发展。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学校构建了“目标—导学—检测”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展示目标、教师导学、课堂检测三个环节实现教学模式改革。2012年,学校在原有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需要,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将“课堂模式”与“数字化技术”结合起来,构建“三环智能课堂”模式,这一切都旨在让学校的课堂成为智慧课堂、高效课堂。

    三环智能课堂的过程与方法

    现今社会,不进则退,慢进也退。胡和秋校长作为总设计师,提出了构建智能课堂模式和与之相匹配的“简捷、实用、高效”的智慧教学平台的设想,切实减轻师生负担,提升教学效率,把学校“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一位教师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收获希望”的办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要构建“目标—导学—检测”三环智能课堂模式和构建全新的智慧教学平台,必须有全局意识,必须在内部治理机制上敢于改革。通过构建“13131”新型扁平化内部治理机制,优化了学校内部管理效能,提升了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创设了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与提升的环境,激发了行政班子的管理智慧,增强了教师研究教育教学的动力。学校还根据改革目标,确立研究内容,选定研究人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下辖理论研究组、教学实践组、技术攻关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题攻关。通过一线教师的实践检验,智慧课堂模式日趋科学、完善,智慧教学平台日趋高效快捷,它来源于教师的付出并服务于第一线教师工作,它会聚一线教师的智慧也倾注了一线教师的心血。有了成熟的模式和完善的平台,有了实验的宝贵经验和喜人成果,目前,学校3个年级已有近20个班级开展了全面、全程、全员的智能课堂教学实践。

    三环智能课堂的成果与收获

    智慧教学平台是指利用无线AP、电子讲台、电子书包学习平板、电子白板、充电柜、投影仪等硬件设备,利用高科技的信息化手段整合网络平台、云课程等资源来实现教学的平台。在教学中,通过使用平台上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媒介,形象生动地展示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主动探讨与分享中获得知识与形成能力。学校在原有的“目标—导学—检测”三环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借助智慧教学平台,构建了“目标—导学—检测”三环智能课堂教学模式。

    该模式基于计算机网络和硬件技术,不仅能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方的互联互通,还能实现作业自动收发批改、课堂内多媒体教学、个性化分层教学、学生的学情评价、成长轨迹记录及教育大数据分析等自动教学过程,充分体现高效的特性,具备四个“智能”、三个“贯通”、两个“转变”的特点。

    四个“智能”是指智能互通、智能管理、智能互动和智能诊断。智能互通是指系统兼容顺畅,任何安卓平板都能无缝对接,各类APP及多媒体资源师生都能顺利调取、选用,有利于个性化学习、选择性学习;智能管理是指教师可通过平板电脑中的教师端轻松控制学生平板电脑,检查、调取每一个学生平板电脑的内容,完成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智能互动是指数据的收集分析瞬间完成,师生交互同步多向无差别实现,借助网络家校互动无缝对接;智能诊断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可随时学习、随时诊断,实现移动化数字课堂,深刻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三个“贯通”是指贯通学科与技术,贯通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和贯通三维至核心素养的过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实践多年,但整合效果大相径庭,有些甚至出现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现象,而三环智能课堂立足学科,既借助技术扩大信息资源、改变信息呈现方式,让学科信息变得更加丰富、立体、生动、活泼,又让技术成了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技术手段成了有学习内涵的学科工具;而资源库的建立,改变了作业的布置与处理方式,教师实施一键推送和随时处理,学生则实施一键接收和一键提交,整个过程既能实现监管又能随时检验,打破课内课外的界限、校内校外的藩篱,实现课外也是课堂,在家也如在校,人机对话、师生交流已无时空阻隔,真正实现了移动化数字课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三环智能课堂模式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乐于探究精神和积极创新的意识等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两个“转变”是指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教师教学行为转变。学校通过多年“三环智能课堂教学”的实践,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学习、接受学习、机械学习向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转变,由单一单向学习到多元多向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找规律、找方法、找思路,从而去解决问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又倒逼教师教学行为及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合作者、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释疑解惑,挖掘延伸,真正实现了教师主导的作用。

    为支持智慧教学平台的建设,学校专门建立了数字课堂资源库,师生只要利用自己的账号登录,就可以方便地取用资源库里的资源。为方便师生的教与学,学校还与学乐云等优质教育资源网站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移动终端,实现无时空限制的课程学习。教育革新促使全体教师思想认识转变,课题研究在学校蔚然成风,一大批青年教师成长为智能课堂的教学骨干,全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研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科研型教师越来越多。截至2018年,学校教师获得国家级别奖项15项、省市级奖项多达55项,一大批青年教师运用智慧教学成为“专家”。

    自“目标—导学—检测”三环智能课堂改革以来,学校学生的教育教学成绩实现飞跃式提升。作为普及型的农村初中,在生源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中考成绩却连年取得突破性提升。达到区属重点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的人数从2013年只有28人到2018年99人,从质到量实现飞跃。教学评价的各项数据也连年显著提升。对比3年的合格率、低分率、优秀率,2014级学生入学时,“三率”在街道同类学校中均居末位,2017年毕业时,“三率”已升至同类学校之首。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益、提升了学习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尽管目前所用的智慧教育平台已经能够满足学校课堂教学的需要,但在课后作业检测、具体学科模式、资源库等方面还不足以支持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还需要再做强化和进一步补充,这也是学校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要想实现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还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从教师学生出发,回归到教师学生中间去,为实现“以生为本”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全面有个性的人才而砥砺前行。(贾勇 张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