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尽芳华照初心
人生路上——
她很少说教,却把家国情怀种在了学生心里。2010级硕士生范蔚然毕业后在建设银行工作,2015年,他放弃年薪百万的出境发展机会,报名选派陕西安康驻村“第一书记”。当时,身边人都觉得他“傻”,但他知道,于老师一定懂他。
果然,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于瑾时,于瑾非常支持,还多方联系朋友支持村里的扶贫项目。范蔚然踏踏实实驻村两年,和当地村民、学校结下深厚情谊,驻村期满后又主动延长了近一年才回到原单位,如今依然进行着全行系统的定点扶贫工作。
范蔚然说:“于老师没有要求学生做什么,但在她的耳濡目染下,我就觉得,人不应该只为赚钱,只要有机会为国家、为贫困地区做一点事,人生就是最有意义、最光荣的。”
另一名她早期带的硕士生何亮宇,本科毕业时有一个去甘肃农村支教的机会,他想去,又担心未来。于瑾知道以后非常鼓励,直接许下诺言:“等你支教回来,只要你愿意,我当你导师。”2002年,何亮宇支教一年回来,如愿成为她的学生,如今在负责一家大型基金。
这样的故事哪里说得完呢?于瑾不仅关心着每个学生,身边的同事们也是她呵护的对象。为了年轻教师能有安静的环境做研究,于瑾把自己作为教授的独立办公室让出来,自己在教室、会议室“打游击”;甚至在她走后,家人还从她的包中发现准备捐给学院患病教师的3000元爱心款……
如果不是因为她的突然离去,这些故事可能还是施受者之间的独家记忆。人们感叹于她的仁爱之心,又会在听到新的故事时频频点头:“没错,她就是这样的人。”
学术追求
在专业前沿奋勇开拓
说起来,于瑾所在的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洪俊杰,还是她的大学师弟。于瑾1984年考进南开大学金融系本科,比洪俊杰早六届。
按说两人当时没什么交集,但洪俊杰早早听说,南开有两个人谈恋爱特别浪漫。为了追求女生,男生主办了一场名为“爱之春”的钢琴爵士音乐会,还在主持开场白的时候暗藏告白;男生利用公共澡堂的天然混响,自弹自唱录了几十首歌的磁带送给女生……
这两个人就是于瑾和她的爱人王文灵。
学生时代,于瑾漂亮又拔尖,追求者甚众。他俩在一起,有些同学还颇为不解。这时于瑾会收起笑容,一脸严肃地反驳:“你不觉得他志存高远吗?”
30年过去,如今老同学们懂了,他们有相通的家国情怀,是真正的灵魂伴侣。
那时候,于瑾读金融、王文灵读经济,20岁出头的小情侣散步聊天,说的都是专业上的事——“金融资产定价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搞懂我们国家的新兴市场,才能进行监管架构,否则无法让社会资金转变为长期资本”……
于瑾关注的往往是金融领域比较前沿、艰深的课题,比如利率、期权、金融衍生品等。洪俊杰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金融学科起步不久的背景下,这些偏微观的课题比较冷门,研究起来有风险,而且对数学要求极高。
但这都不在于瑾的考虑范围内,她认定这些研究对国家金融学科建设意义重大,王文灵也很支持,两人就埋头钻研起来。
1991年,从南开大学金融系本、硕毕业的于瑾来到贸大任教。1996年,30岁的她作为访问学者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开展为期半年的学术研究。在这一时期,她注意到金融衍生品在微观金融理论和金融市场实务领域的巨大影响,更加深入地开展了对互换、期货、期权问题的研究,并在1998年发表了衍生品定价方面的论文和专著,成为国内研究金融衍生品定价领域的第一批学者。同时,于瑾一边教书、一边求学,在贸大攻读博士,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进入21世纪后,国外定量研究和微观金融研究开始进入我国学界视野。对新知识的渴求使她决定改变研究方向,致力于微观金融研究,完成了博士论文《利率期限结构研究》。在论文中,她系统地综述了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最新成果,在各种复杂的数学模型中理出清晰的脉络,准确地抓住利率水平的期限结构、利率波动率的期限结构和不同到期日的远期利率之间相关性的期限结构这三大主题,紧紧围绕现代金融理论均衡定价法和无套利定价方法等基本方法,对利率期限结构的模型建立、参数拟合与实证检验等方面作出全面剖析。
她娴熟地运用众多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利率衍生品定价和资产管理的实务之中,推进了国内相关领域学术研究前沿发展。
在治学方法上,于瑾既关注国外学术前沿成果,也强调尊重我国国情,尊重历史的选择,尊重我国金融市场特有规律,提炼符合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特质的内在逻辑。
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迅速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问题,她又将研究重点从西方微观金融,逐渐转到新兴市场微观金融这一新领域,并以《新兴市场金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为题申请到了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课题。
她对新兴市场十几个代表类型国家金融体系的演变与经验教训进行了持续10年之久的比较研究,总结提炼出金融发展国家战略、职能分工、监督体制、法律制度、内外资投资者结构及资本市场运行效果等相关要素,进行系统整合,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范式,为我国金融改革提供了更多理论依据与对策选择。
于瑾著书不多,但获评颇高。被誉为“期权之父”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默顿十分欣赏于瑾的才华,把她的研究成果收录为麻省理工学院教学材料,在得知她离世的消息后,十分难过。他说:“于教授在新兴市场金融领域的研究引人注目。”
做了一辈子“高大上”的金融研究,于瑾其实还有个小愿望。她常常跟王文灵说,退休以后要一起去农村当老师,还调侃他的普通话不标准,“你就教数学好了,语文跟英语还是我来吧”,说完一笑。
不管在城市还是去农村,当老师,是她一生不会改变的选择。
王文灵始终记得初见于瑾的模样:眉目清秀,皮肤很白,头发卷卷的还偏一点黄,安安静静的,“像一朵花在那里”。
这个自认为顶天立地、什么都扛得住的男子汉,却在爱人离去后的几个月里,一头乌发全部变白、掉光,判若两人。
离退休还有8年呢,于瑾就这么走了。
回响
“最好的思念就是活成你的样子”
在离世前的两个月,于瑾刚刚忙完研究生新生入学面试,就马上投入到紧张的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中,她无数次地与学生讨论论文,反复修改,夜以继日,耗尽心血。直到离世前,她还负责指导14名硕士生、4名博士生的学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洪俊杰叹道。
于瑾突然离世,让学校师生和昔日同窗都悲恸不已。他们自发捐款,分别在南开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筹建“于瑾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师德高尚、默默奉献、深受学生爱戴的一线教师,奖励志存高远、刻苦学习、成绩优秀的在校学生,支持帮助生活有困难的师生。学生和昔日同窗自发建立了名为“于无声润物,瑾芳华筑才”的微信公众平台悼念、缅怀她。
“她就像人间四月天,美丽又温暖。”熟悉她的朋友无不这样赞叹。“她就像温和的河流,不知不觉间,把一个一个特别有棱角的硬石子温柔地变成光滑美丽的鹅卵石。”
“对你最好的思念,就是活成你的样子,把你的爱传递下去。这样,你就仿佛从来没有远离。”江萍在其去世一周年的追忆会上深情地说。
于瑾去世后,贸大追授她“模范教师”荣誉称号,校党委书记蒋庆哲说:“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在平凡岗位上铸就不平凡的职业理想,她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看得见、学得来、做得到的典型。”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在看到于瑾事迹材料后评价,于瑾老师是“不忘教书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的英雄和楷模,真正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标准,是全国教师共同的光荣。他还说,金融行业总讲“杠杆”,于瑾这样的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影响了那么多人,她的育人“杠杆”作用是最大的。
瑾为美玉,质本无暇,方诚信而达博学;美亦有则,唯求索乃得笃行。
回想和于谨相处的这20年,蒋先玲就一个感觉:“她是天生的好老师,她不孤独的,不管上课、下课,即使到了生命尽头,她永远被学生围在中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