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假期刊更要监管真期刊
近日,一位来自厦门的研三学生在论文投稿后,突然收到了未联系过的一家杂志社的论文录用通知。对方承诺,只要在一个月内支付800元的版面费,论文即可发表,而且还会被知名杂志社收录。但经过学生和媒体共同调查,证实这是一个假冒正规杂志社行骗的骗局。
这事不算稀奇。假期刊明目张胆行骗日久,各地“有志”宵小竞相冲击金额纪录。今年4月,江西遂川县公安局刚抓了一个涉案10万元的犯罪嫌疑人,而在几年前,北京一个不到10人的小团伙,10个月时间狂揽1200万余元版面费,让人感慨大城市的青年就是路子野。
假期刊行骗如此疯狂,折射出论文买卖产业链的恶性发展,也与当前人才评价体系的导向有一定相关性。在一些高校的评价体系里,看重的是论文的发表,而非论文本身。在这样的畸形评价体系里,只要涉及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奖学金评级,都要满足论文发表数量的要求。因此学界多有呼吁,要尽早改革评价体系,把“不唯论文”落在实处。
需要明确的是,改革评价体系固然是正源之举,但在论文买卖产业链的恶性发展过程中,个别真期刊的所作所为,难辞其咎。正是个别真期刊,创造了“给钱就能发文”的商业模式,并将其“发扬光大”,乃至在今天,遇事“找个能给钱”的期刊,已成为某些学生和教师的思维惯性。这种商业模式的流行,给骗子们提供了思路和可乘之机。倘若真期刊秉公办事,所有论文均需经过严格评审达到要求才可发表,又有谁会想到可以假借期刊之名骗取钱财?
个别真期刊自降操守的危害,还不仅在于为骗子提供思路,它最大的危害,在于成为学术投机取巧的帮凶。由于多种复杂原因,“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问题尚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并且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算科学,本身就是世界难题。施一公曾表达过对国内学者论文高产的担忧,但他也承认,自己坚决反对“论文无用”论,“没有论文,怎么能有科学技术?”即便在欧美,很多高校在评价考核时,论文也是重要指标。
既然如此,当论文作为一种评价方法不可避免,那么论文的质量就成为重中之重。由于学术期刊受众面小,为了维持运营,有的世界顶级期刊同样收取版面费,但如果要发表论文,要经过严格的数轮同行评议,评审周期往往可达数月。换句话说,你如果水平不到,想把版面费送上去,你都没资格。
与一般的杂志不同,学术期刊不仅是刊发文章的平台,它还是学术共同体履行职能的平台。学术期刊体现的是学术共同体的职业操守。如此一来,那些玩火的期刊,表面上披着严肃的学术外衣,实际是打着幌子敛财。它损害的是学术界的纯洁和声誉,而寄生其上的骗子“李鬼”,不过是最直观的反映罢了。
一些期刊自毁长城,与自身生存能力不足和监管缺位关系莫大。国内相当一部分学术期刊属于“以刊养刊”类型,几无财政支持,学术期刊商业变现能力有限,生存面前,往往苟且。再加上监管的缺位,学术期刊能否自觉守规矩面临诸多诱惑。多种因素叠加,“给钱发论文”顺利上位,由“潜规则”变成了“明规则”。治理乱象,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堵上漏洞,倘若任由期刊与学界腐败的畸形发育,将对科研学术产生长久危害。
(作者系本报记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