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共议“双一流”图书馆建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9-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技术不能止步于被动支撑,而应与业务深度融合,推动业务转型升级。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制胜的关键。”在近日举行的全球知识创新服务业发展高峰会议暨2019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融合发展国际研讨会(CDPDL)上,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窦天芳提出,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建设要聚焦大学使命,重新定义图书馆的核心职能,发挥文献资源、读者服务、技术支撑的整合优势。

    此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设置了一个峰会和12个行业分论坛,来自欧美亚澳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名专业文献出版、政产学研信息情报服务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从业人员聚集长春,围绕“面向高校知识创新与数字科研的知识创新服务”“面向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协同知识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等主题进行交流,为构建知识创新服务业的新业态献计献策。

    在高等教育分论坛的“新时代高校知识管理及图书馆服务新形态构建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主任初景利教授针对当前“双一流”对高校图书馆的总体要求、面临的问题及挑战,总结八个字,“不改革,就将被改革”,提出了加强高校图书馆能力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即实现从以图书馆为中心,到以馆员为中心,再到以用户为中心;从以资源为中心,走向以服务为中心;从以到馆服务为中心,走向以嵌入用户过程为中心;从以服务过程为中心,走向以服务效果为中心的战略重心的转移,推进新型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双一流’图书馆是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发展方向,是高校创新发展重要的驱动力量。”同方知网高等教育事业本部总经理肖洪说,高校图书馆应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构建图书馆多层次智能服务,打造知识服务全链条。

    窦天芳副馆长分享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瀑布流”是针对校内师生开发的一种电子图书借阅模式。“瀑布流”借阅机设置在图书馆互动体验区,一本本图书(封面图片)从6个顶天立地的触摸屏中自上至下流动。授权用户可以在触摸屏前点选图片,用微信扫描图书对应的二维码,就可以把书带走阅读。另外,清华大学图书馆还建立了“清华学者库”,为每位清华大学的学者建立学术主页,实现清华学者及其学术产出之间的精准关联。目前学者库有2600位学者,24.1万篇学术论文、5.6万项专利及清华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全部关联到学者,成为清华学者展示教研成果的重要平台。

    “围绕学校师生需求,图书馆应把握现代信息技术与内容融合的趋势,开发出更多有生命力的、专业而精致的服务。”窦天芳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