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打造思政教育大格局
近年来,江苏海洋大学坚持以价值引领为重点,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深挖专业课育人功能,发挥优秀学生社团示范引领作用,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社团思政”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实现“1+1+1>3”的育人效果。
用好社会实践课堂 思政课程焕发时代生机
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学校将思政课堂向45分钟外延伸,精心制定实践主题和方案,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大课堂”,让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变成了眼前活生生的现实,使思政课焕发新的活力。
为了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实践,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在开学初,布置50—100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调研选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深入农村、社区,完成一项实践调研。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合作,在PU上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平台”,思政课教师从暑期社会实践方案选题,到活动中的指导,再到活动成果考核,全程参与,开辟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渠道,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见证祖国的强大和繁荣。思政课实践教学逐步走出了一条全员覆盖、渠道多元、形式多样的新路子。
夯实师德建设内涵 课程思政彰显价值引领
课堂始终是德育的前沿阵地。为了充分挖掘专业课育人功能,学校以强化师德教育为抓手,以提升专业知识技能为载体,努力使课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最大化。
海科2007级的姬南京曾经是暴增海教授的学生,如今已经博士毕业的他又回到学校任教。暴教授经常向班里的学生讲述姬老师的经历,“榜样的力量更容易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
艺术学院艺术基础教研室冯大康老师在课堂上,将专业的绘画技能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让学生提升审美水平的同时,增强了文化自信。
法学院辅导员蒋莹莹在“生命教育”课堂上,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帮助学生及时扫除心理障碍。
多年来,学校老师们以丰厚的学养、扎实的学识征服学生,以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学业上、心理上全方位关爱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打铁还须自身硬”,学校党委书记王自力表示,“教育者自身的思想觉悟、道德素质要过硬,做到脑中有书,心中有人,手中有法,育人有道,才能在言传身教中培育时代新人。”
擦亮青春奋斗底色 社团思政锤炼高尚品格
在江苏海洋大学,大大小小的红色理论社团、专业学习社团、文体艺术社团一共有100多个。近80%的学生在社团这个多彩的舞台上,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人特长,锤炼意志品格,人文素养明显提升。
每周日下午2点到5点,是国旗队铁打不动的训练时间。站军姿、齐步走、正步走以及“一令一动”,动作不多,要求极高,反复操练时常让队员们衣衫尽湿。
“每一次升旗都是一次思想洗礼,每一次抚摸国旗都心潮澎湃。”在这个有20多年历史的红色社团,肩头曾经擎起的“中国红”就是一种荣耀,激励大学生将强烈的爱国热情代代相传。国旗队首任队长周洪坤深有感触。
学校龙舟队自创建以来,先后三次获得世界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冠军,两次获全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冠军。队员们在训练和比赛中学会了无私无畏、服从集体的合作精神,磨炼了团结奋进的品质,他们同舟共济的精神,不畏强手的信心,顽强拼搏的勇气成为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
“每次新闻策划就是一堂思政课。”半个月一期的编前会,通讯社的学生记者和指导老师坐在一起“头脑风暴”,讨论新闻选题的价值导向。“每一篇新闻稿改五六遍是常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记者们领会了一分为二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写出的文章才能经得起检验,观点才经得住推敲。
成立32年来,“懂得责任 追求卓越”成了社团的文化传承。“文如其人,作文先做人,要想写出公正客观负责的新闻,记者本身要有正义感,坚持真善美的标准,弘扬校园正能量。她对待稿件的严谨认真态度让我看到了一个新闻人最基本的素养。”社长李红说。(陈晓艳 徐 凡 仲启航)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