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70年 与共和国同向而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9-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谈松华曾参与起草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他看来,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1985年的全教会提出了改革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教育旧体制,但是用什么新体制、新制度代替,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来,“1994年全教会明确了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教育旧体制转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的教育新体制”。

    比如,管理体制改革。我国高校一度是全部由中央管理,后来是中央省级两级管理。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了高校的法人地位,办学自主权是法律赋予的。

    历史行进到1999年前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出版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式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不再受数量的困扰,质量提升的呼声渐高,尤其不容回避的是,教育观念等滞后于时代发展,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对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影响不可低估。

    而在一些地方开始了素质教育的探索,湖南汨罗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烟台素质教育的文章频见报端。

    在这个背景下,1999年6月中旬,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员令。

    “党的教育方针是一个长期的方针,为什么又提素质教育呢?”对于这点,李岚清在其访谈录里这样写道:“因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的现实问题。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新时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伟大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取得两大方面的巨大辉煌成就。一是普遍提高了中华民族受教育的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二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纲》这样评价。

    数据也支撑了这一判断。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两基”任务,文盲充斥的现象一去不复返,成为举世瞩目的成就!1999年,全国高校1942所,是1949年的9.5倍,在校生742.3万,是新中国成立时的372倍。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里,共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6000余万高、中等专业人才,发挥了骨干作用。

    而今从头越

    2010年7月13至1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这是中国进入新世纪之后首次召开的全国教育会议。

    会上,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出发,绘制了未来1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国家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其中一步,所以当时很多部门都在制定2020或者2025的发展规划。教育在进入新世纪后,也面临着发展任务、改革重点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性转变,《纲要》是从新世纪的角度来研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的总体性谋划。”谈松华分析认为。

    “我认为总体战略部分是整个《纲要》的灵魂。”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说,《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20个字方针,这是文件的核心内容。同时,提出“两个基本,一个进入”的战略目标,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并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专家提到,《纲要》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起点,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这是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文件把人才培养改革放在改革部分的第一条。”谈松华说。

    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明确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把建设教育强国看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培养什么人”,成为教育首要问题。

    时光拉近到一年前,2018年9月10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深入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回答了关系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几个重大问题:

    第一次提出,教育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强调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调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对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概括为“九个坚持”;

    ……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吹响了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员令。

    过去一年里,落实全教会精神的行动马不停蹄: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国务院印发“职教20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职院校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职业教育进入大改革大发展时代;中央连续印发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三个基础教育重要文件;各地都推出自己个性版的教改方案,“落实全教会精神”成为教育事业的最强旋律……

    当下教育事业发生的变革,其实是在充满波折的70年里,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也将得以丰富发展。我们有理由期待,上下同心,勠力同行,未来可期。

    “70年里,中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文盲充斥到基本普及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形成初中高系统,高校在校生规模居世界第一位,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体系正在形成,已经向教育强国的目标迈进。可以说,70年教育的改革发展,走过了很多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两三百年的历程。”谈松华认为。

    而教育也在这一历程中与共和国同向同行。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近三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0万亿元、80万亿元和90万亿元大关。2018年达到900309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16%。“教育事业发展有效提升了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资源。”统计报告里这样描述。

    9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让我们触摸到70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的脉搏。1949年、1958年、1971年、1978年、1985年、1994年、1999年、2010年、2018年,沿着每一个年份走来,共和国教育都是波澜壮阔,曾经艰辛,曾经曲折,而今辉煌,而今从头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