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边疆 明月万里映丹心
“一直在这所学校,看着它由弱变强,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点长大。”尽管两人都有多次机会调到县城工作,但每每在最后关头,他们都拒绝了。“实在舍不得。”赫金艳说。记者离开时,傅钢反复交代,报道不要夸张,要低调些。他说:“把工作干好,是本分。”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记者也很难想象,在边疆,还有一种坚守叫作:学校没了学生,但我不能离开。
在甘肃省唯一的边防地区——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全镇6个村,人口不到1000,站在任意角度,目光轻易就能看穿整个镇,落在苍茫的戈壁上。
“看那里,那栋漂亮的建筑就是马鬃山镇小学。”顺着随行人员手指的方向,从小坡上望去,一栋蓝白相间的三层教学楼前,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年过半百的教师苟旺正驻足在国旗下。
“马鬃山镇小学已经连续6年没有招收到新一届一年级学生了,仅剩的两名学生也在去年毕业去了县城上初中,空空的学校里只留下了我和另一位老教师——妥兵德。”苟旺正一边清理着小花园的杂草,一边告诉记者,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少牧民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告别草原,举家搬迁到肃北县城或者酒泉市。
牧区人口的减少直接导致学生数量锐减,也阻隔了外地教师的脚步。由于山高路远条件艰苦,年轻老师来一个走一个。
1985年,23岁的苟旺正来到这里,就再也没走。
如今,尽管学校没了学生,但这并没有改变苟旺正的生活习惯。“学校没了学生,但我不能离开,说不定哪一天,还会有学生来。”苟旺正仍然每天早上6点起床,准时打开校门,认真检查各项设施设备情况,保持教学楼里楼外整洁美观……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边疆在一天天变美,但终归是偏远、艰苦的所在。然而,正是有这样一群最可爱的人不求回报、不舍昼夜的坚守,漫长的国境线上,才始终有琅琅书声,始终有国旗飘扬。
用漠河市教育局局长岳远革的话来说:“不是非得一辈子都在乡村从教才称得上奉献。他们在这里播撒过青春,就值得我们尊敬与铭记。”
家国
和在内地不同,人到边疆,家国感会特别强烈。脚下的这方土地,是祖辈生活过的地方,是先烈为之战斗过的地方,他们的血和汗换来了今天的太平盛世。边疆,天然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边疆的教师们,时刻不忘把家国情怀种在孩子们的心里。
80岁的退休老教师黄永腾,在广西防城港市当了一辈子教师,退了休还不肯歇口气。长期以来,他观察到一个现象,过去老百姓国防观念不强,很多群众不爱护界碑:在界碑旁边晒木薯,小青年靠着界碑喝啤酒,甚至都不知道这是界碑,用来拴牛。
“必须让孩子们从爱碑、护碑做起,填补国防观念空白。”2001年,黄永腾为当地的孩子们设计了“与边防军叔叔护界碑”“界碑天天见”等五项活动。他给孩子们讲解界碑知识,带孩子们擦洗界碑,亲自谱写好听好唱的护碑歌……
“红领巾护界碑”影响越来越大,山沟沟教师设计的活动,获得了全国少工委体验教育展示活动一等奖等奖项。孩子们知道爱碑护碑,也带动了家人,影响了社会,十几年来,再也没有破坏界碑的事情发生,滩散乡党支部也因参与此活动获评为全国优秀党支部。黄永腾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红领巾”,在边境上树起了一块块无形的界碑。
爱国主义教育从娃娃抓起,这是边疆教师的共识。通过什么方式开展?大家各有妙招儿。
在全国唯一一个三国边境县——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第二中心幼儿园,记者看到,大班、中班、小班的孩子们身着空军、陆军和海军服装,个个精气神十足,俨然一名名小战士。“在边境,国防教育刻不容缓,从小抓起,对孩子们进行爱国及国防启蒙教育,培养孩子们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军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精神。幼儿园多数布置都是围绕海陆空三军模式来做的。”园长迪丽加马丽·加帕尔告诉记者。
到这个2017年新建的幼儿园来担任园长,迪丽加马丽·加帕尔早早在心里绘就了发展蓝图。她一上任就忙着建章立制,把爱国、戍边写进办园宗旨,开展普通话教学,铸就国防特色,培养孩子们成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接班人。
而在西藏西南部的日喀则市吉隆县的吉隆镇完小,每晚9点15分到9点半,师生们还有这样的“温馨一刻”——老师们会利用这15分钟的时间,到寝室与学生做睡前交流。交流内容既有当天校园里发生的趣事、调解学生间的小矛盾,也有国防知识、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大主题。师生们都很享受每天这“温馨一刻”,关系也越来越亲密无间。
副校长扎西顿珠说,以前学校的招生范围是全镇11个村的农牧民子女,现在来吉隆口岸做生意的商客越来越多,学校也来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针对261名寄宿生,学校开展了许多像“温馨一刻”这样润物无声的德育。
这群边疆教师或许声望不高、收入不多,一辈子默默无闻,但他们对边疆的稳定繁荣、对边境孩子的成长成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曾经,黄永腾在下乡开展护界碑活动时常去的米粉店被人搭话:
“老板,看你经常来,是来收山货的吗?”
“不是,我是退了休的老师。”
“现在收山货很赚哦。”
“我也有赚啊。”
“你赚了什么?”
“我下来搞活动,教育了那么多孩子。”
(统稿:本报记者 唐琪 高毅哲 采写:本报“万里边疆教育行”特别报道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