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爱因斯坦教育声明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9-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952年爱因斯坦应《纽约时报》教育编辑的请求,写了一份题为《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的声明,发表在这一年10月5日的《纽约时报》上。该声明是爱因斯坦德育观的集中体现。

    声明中有言:“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即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为了获得对别人和对集体的适当关系,他必须学习去了解人们的动机、他们的幻想和他们的疾苦。”由此可见,德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的关键。

    我国古代“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其中德行是第一位的。今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也是第一位的。当前,全球经济飞速发展,后工业社会到来,我们人类面临的德性挑战无疑日趋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果疏于德育工作,后果将会很严重。试想,原本应心灵阳光的学生,如果缺乏尊师、感恩父母和社会这些最基本的美德,是不是巨大缺憾呢?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立德树人应始终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

    德育,要从小抓起,家庭、学校、社会都要负起责任。青年阶段是养成价值观、美德的重要时期,我们可以从爱因斯坦的德育观中得到两点启示:一、自我教育、自我反省。德国哲学家康德说:“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时时、处处、事事以道德准则约束自己,既要善独,又要与人为善;二、同理心。不能永远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观看他人和社会。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体察和了解别人的疾苦,才能摆脱自私自利的人性之恶。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两点:一、与书为友。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读杜甫的诗能得到忧国忧民的感发,读《约翰·克利斯朵夫》能懂得如何超越自我,读鲁迅先生的著作心灵能得到升华……读好书,做好人。二、志向远大,富有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的意义,做一个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自以为是的时候,我们有必要重读爱因斯坦的教育声明,反省教育,特别是德育工作。力戒空谈,德育请从尊重老师、关心理解身边的人做起。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