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库切,才敢这样写小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9-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J.M.库切

    “译完库切这本最新小说,我的感觉是好恐怖:并非情节多惊悚,让读者感到害怕的那种恐惧,而是文本意义上的恐怖。有时我们在赞美一个事物的时候,也会说好恐怖。”在《耶稣的学生时代》一书的译后记中,译者杨向荣这样写道。

    《耶稣的学生时代》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前作《耶稣的童年》的续篇,在书的题记处,库切用《堂吉诃德》中的话自我打趣:“不论哪部书,续篇从来没有好的。”然而《耶稣的学生时代》精彩程度完全不逊于前作:一个虚构的移民国度、一个神秘的天才儿童、一所匪夷所思的学校、一桩离奇的杀人案件构成了这本书的主要情节。书的主人公仍为少年大卫,这个男孩拒绝接受传统学校教育,认为人们不了解数字的真正含义。这次,他似乎在新的城市找到了自己的知音:在埃斯特雷拉的舞蹈专校,校长夫人安娜教学生们通过跳舞把真正的数字从它们寄居的星星上召唤下来,正在大卫越学越深入之时,校长夫人却被博物馆管理员谋杀了,而谋杀的动机,据管理员所说,是“爱”。

    库切曾以极具独创性的不同体裁和手法创作了多部直击人类灵魂的作品,其中包括受读者欢迎的“自传三部曲”;而《耶稣的学生时代》是库切新的“耶稣三部曲”的第二部,在这部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品中,库切使用最为传统的描写和对话,却于对话中蔓延开无尽的哲学思考,写出了最为特别的小说。日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北京举办了《耶稣的学生时代》中文版的新书分享会,评论家邱华栋和新晋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与读者交流体会。

    当读者将同为诺奖作家的库切与加西亚·马尔克斯进行比较时,李洱说:“对中国读者来讲,对汉语文学来讲,库切比马尔克斯重要得多。”邱华栋认为,库切的风格比较“冷”,作品“很锋利”,具有很强的形式感。李洱进一步用“晚期写作”风格来阐释库切这部作品的特点,他讲道,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阿多诺提出,晚期风格的特征是碎片、超验,库切自己也曾提起,晚期写作的叙事要素应尽量简单。这正是《耶稣的学生时代》的特征,故事围绕一个小男孩展开,没有复杂的情节,主要用人物的对话来写,这些对话如李洱所说,“很像柏拉图的谈话录”。

    邱华栋从库切本人的经验出发,讲述了库切从南非移民至澳大利亚的经历,探讨了这一移民经历对其写作、观点的影响。李洱则说道,“新移民”这一主题在本书中很重要,也使本书与我们的“现实构成摩擦”:书中的角色进入一个新的移民国度,放弃了曾经的语言,学习新的世界观开始新的生活,而处于不断发展社会中的我们也不断变换着自己生活的地点、场合,迎接新的时代,不断学习着新的概念。全世界的人在这个时代,都是“新移民”。

    在邱华栋看来,库切是“金字塔尖上的作家”,是永远都能够为我们提供精神营养的作家。事实上,库切虽已功成名就,却远未到盖棺论定之时,《耶稣的学生时代》结尾颇具悬念,显然是为“耶稣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打下伏笔,李洱表示非常期待下一部作品,并认为库切将“以死来写生”,完成这一系列。

    两位嘉宾聊新书时,也不断提起曾对自己产生影响的库切过去的经典作品,如《耻》《青春》《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等代表作,据悉,这些作品将陆续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库切文集”中出版。2020年,这位仍处于创作力巅峰的作家将迎来自己的80岁生日,阅读这套“库切文集”,可能是最好的庆祝方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