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应讲好三堂思政理论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9-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学校长作为高校党委主要成员和行政负责人,既与党委书记同为思政理论课建设第一责任人,也要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和工作经历,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从制度上明确大学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讲好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形势与政策报告这三堂特殊的思政课,无疑是大学校长的神圣使命与责任担当。

    大学校长育人的重要载体

    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要着力培根铸魂。莲发藕生,必定有根;大国复兴,必定有魂。每年9月的开学典礼和6月的毕业典礼分别被喻为新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课”和离开大学前的“最后一课”,在青年学子的“拔节孕穗期”起着培根铸魂的关键作用。

    上世纪,竺可桢校长在浙江大学开学典礼上提出的两个问题“到浙大来做什么、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至今仍然值得所有大学新生深深思索;胡适校长在北京大学毕业典礼上给毕业生的三条建议“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总得有一点信心”也依旧是对毕业生日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指点与期望。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表达方式如何翻新,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这种常态性制度化的安排,始终承载着塑造和发展“群体的道德”的功能,在当代更因互联网的快速传播越来越凸显其传播大学文化、弘扬时代主题等育人价值。

    在这两堂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思政课上,作为“主讲教师”的大学校长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引导学生坚定信仰、树立理想、放飞梦想。

    形势与政策报告要厚植家国情怀。2019年夏天的香港乱局让社会各界都在深刻反思教育问题,尤其是对涵盖经济、文化、历史、语言、科学等内容的“通识教育”严重误导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和身份认同,成为别有用心之人的政治宣传工具,许多教育界人士均表达了深深的忧虑;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留学生在世界各地唱响《义勇军进行曲》,网络大军的饭圈女孩、帝吧网友则让五星红旗霸屏各种社交媒体,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集体奉上了一堂最为生动的爱国主义主题的形势与政策课。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极强的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讲好形势与政策课,大学校长责无旁贷。

    因为,作为高校党委主要成员,大学校长的首要标准应该是坚定的政治家,善于从政治层面思考问题把握局面,可以更好地引导青年学生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了解国情、党情、社情、民情,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关系;大学校长还应该是睿智的教育家,善于运用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结合自身的人生经验和成长阅历,拉近与青年学生的距离,在良好信任关系的基础上传达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信息,引导青年学生明确爱国爱什么、怎样爱。

    大学校长育人的必然担当

    讲好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形势与政策报告这三堂思政课需要大学校长处理好讲什么与怎么讲的关系,既把握好主题和内容,又能以良好的表达进行有效的阐释,从而达到育人的目标。

    主题要聚焦立德树人,回应现实关切。大学校长讲好三堂思政课要准确把握主题和方向,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一是要聚焦立德树人,引领学生立志成才。立德树人是高校永恒的主题,也是大学校长的核心命题。大学校长讲好三堂思政课需要贴合时代主题,推动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推进铸魂育人,在报告中要能够传递出学校和个人的育人理念,汇聚起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是要回应现实关切,注重人文关怀。校长的学生领导力对于学生是广泛深刻的,这种影响力既来自于自然而然的人格魅力影响,又可通过主动建构来获得。纵观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学校长,其中一个重要特质就是真实,这种真实表现在三堂思政课中就是要围绕学生、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既传播创新理论,宣讲宏观政策,又直面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关心的诉求,积极妥善回应,为学生解疑释惑,排忧解难。

    内容要彰显核心价值,传承大学精神。大学校长讲好三堂思政课要在课程内容上突出价值导向,强化文化认同。

    一是要彰显核心价值,激活精神动力。“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大学校长要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到课程内容中,把三堂思政课作为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手段,规范价值标准,提升价值追求,激活学生的精神动力。

    二是要传承大学精神,强化文化认同。文化的影响力是最生动最持久的,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是教育的至高境界。大学校长要善于发挥文化的熏陶浸润作用,凸显文化引领效应。在三堂思政课讲学中以实际行动倡导学校文化,通过故事化艺术性的形式,把校园精神和文化穿插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实现人与文化的建构连接,润物无声地把校园精神文化根植于学生心中,让校园文化从表面内化为学生的规范要求。

    表达要亲和不失庄重,凸显个人魅力。大学校长讲好三堂思政课需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高度与温度的关系,在表达上亲和不失庄重,凸显个人魅力。

    一是亲和不失庄重,注重言行合宜。三堂思政课是大学校长在公开场合面向学生群体开展的,要做到以情动人,贴近学生的话语体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显得亲和而贴切。但同时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大学校长在公开场合的言论关乎其个人和学校的形象与声望,因此要把握好表达的尺度,合乎自己的身份。应该站在立德的高度,经得起社会和历史的审视检验。

    二是凸显个人魅力,注重情感体验。大学校长的个人魅力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校长个人特质的展现,而三堂思政课则是大学校长形成和展现个人魅力的重要平台。如华中科技大学老校长“根叔”、原贵州大学校长郑强等知名校长个人魅力的形成,都与他们在三堂思政课上的表达不无关系。大学校长在三堂思政课上优秀的表达易感染学生,鼓舞学生。而要想达到这种感染鼓舞效果,则需要大学校长充分考虑学生的受众体验,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运用现代化的手段,雕琢语言文字风格,突出感情色彩和情感表达,来真正抵达学生情感深处,温暖学生的心灵。

    (作者系武汉纺织大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