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童心 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9-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美术教育在幼儿早期阶段的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创新思维的运用等,对未来的幼儿教师、对幼儿美术教育,都有着持续、深远的影响。对幼儿来说,如果能在早期通过适当的美术教育培养其创造能力,无疑是对未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近年来,江西科技学院始终秉承“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为振兴中华而办学”的宗旨,恪守“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校训,在学前美术课教学过程中,以创新为主导的思想贯穿整个学前专业教育阶段,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保持强烈的童心意识,鼓励学生开展发散性创新思维,不断地在实践中创新,以促进学生学前美术课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本文系江西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课题(学前幼儿美术教育的创新方法研究,编号:RW1714)的研究成果。

    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极具成效的学科之一,高校学前美术课程大纲也有明确的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目标,因此,江西科技学院在学前美术课程中,突破传统教学的制约,引导学生从生活、情感、文化、艺术等多个维度展开丰富的想象,随时把握课堂中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随时注意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划分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积极通过实践去解决问题,并定期组织心得分享活动,让学生将创新成果展示出来,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促进经验的分享,进而带动整体创新意识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童心意识

    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应该始终保持强烈的童心意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幼儿教师的爱心意识更为重要,是有效连接幼儿教师与幼儿情感的纽带。因此,江西科技学院在开展学前美术课程的过程中,将童心意识的培养和灌输“挂在嘴边”,通过不厌其烦的强调,让学生了解、接受童心意识,在思想层面上产生认同,进而主动地培养自己幼儿视角下的内心情感、思维方式,体会幼儿的兴趣与纯真,并将这种思想状态带入美术创作中,进而在未来对幼儿的美术教育中,建立起利于幼儿成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用发散思维拓展绘画的想象空间

    对幼儿来说,常常会出现其特有的幻想空间,并较为直观地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得创造性的活动往往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进其大脑的开发。而对包括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内的成人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本的感性认知逐渐变得更加理性,导致失去了对低级事物的敏感性和好奇心。因此,江西科技学院抓住二者之间的联系,积极推动学生思维的“幼儿化”,鼓励和引导学生在不断提高美术素养的同时,开阔自身的视野,把握自身思维的细腻变化,保持敏锐的感受性,不断培养自身的发散思维。例如,江西科技学院在课堂上通过开展锻炼发散思维的游戏活动、绘画竞赛等,并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以想象画、记忆画、梦境画等主题,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绝佳途径,因此,江西科技学院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并鼓励他们付诸实践。例如,首先通过布置主题性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绘画材料、制作技法,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个性特征去完成作品。其次,将完成的作品集中进行展示,由作品所有者阐述自己的思路,一方面是使学生有机会从他人的作品中吸取灵感;另一方面,对作品所有者来说,也是一个梳理思路、表达自我的过程。最后,对优秀的作品给予及时、高度的评价,分析作品的成功之处供其他学生参考借鉴,对较为普通的作品,也尽可能挖掘其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增强学生进一步创新的信心和欲望。

    (江西科技学院 黄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