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辉煌的教育道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9-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这是70年前的中国:5.4亿人口,文盲率高达80%,农村的文盲率更是高达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都找不出几个识字的人……

    这是今天的中国:我们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支撑起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崛起奇迹……

    70年波澜壮阔的征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教育是共和国发展的先行者、受益者、助力者;70年筚路蓝缕的奋斗,中国教育从追赶者逐渐成为并跑者乃至引领者,教育发展的巨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这是全世界瞩目的奇迹!

    一、辉煌,这是属于中国的教育辉煌

    70年来,教育事业与共和国成长同频共振,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成就,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这个令世界感叹的辉煌成就,我们可以用数字来勾勒出它的一个侧影。

    这个辉煌成就,是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新中国成立之初,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全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生只有11.7万人。2001年,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所用的时间,约是美国的四分之一、法国的六分之一。今天,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即将跨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这个辉煌成就,是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才匮乏。“一五计划”实施期间,仅工业、运输业和地质勘探等方面就需要技术人员30万,而已有技术人员包括见习技术员仅14.8万,缺口达15万;整个“一五计划”期间,高等教育只能向国家输送不到5万名毕业生。2018年,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2831万人,70年来,高等教育累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亿万名高素质专门人才,职业学校累计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人才。我国高校在全球的排名位次整体大幅前移,高校产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教育大发展,有力推动了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了国家战略有效实施,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这个辉煌成就,是每个人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

    新中国成立之初,各级各类专任教师总数仅为93万人,2018年,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670多万人;教师待遇得到有力保障,教师工资由上世纪80年代之前在国民经济各行业排倒数后三位,提升到目前在全国十九大行业排名第七位;启动乡村教师队伍支持等计划,300万乡村教师因此生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70年教师队伍建设支撑起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体系,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学有所教”“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正在成为现实。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已经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瞄准教育发展短板,大力推动教育公平,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两免一补”,大力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全面改薄、教育脱贫攻坚等重大工程项目,截至2019年3月,全国2717个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占全国总县数的92.7%;学生资助实现了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2018年全国资助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1亿人次。

    这个辉煌成就,是中国教育世界影响力快速提升。

    1950年,中国恢复招收来华留学生和派出留学生,当年共招收了33名来华留学生,派出了35人出国留学;2018年,来华留学人数达49.2万人,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成为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从中国学生在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中的表现优异,到正式成为本科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成员,再到发达国家开始引入中国的教材、学习中国的经验,国际社会对中国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外合作办学从无到有,截至2018年,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达2385个,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相继成立,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政府间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46个重要国际组织经常性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海外学习使用汉语人数达1亿人,中国语言、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教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重要桥梁、重要纽带。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与技能司司长、被称为“PISA之父”的安德列亚斯·施莱歇尔感慨地说:“PISA2012数据结果显示,中国上海10%处境最不利的15岁孩子的数学成绩比美国和其他很多国家10%处境最具优势的孩子还要好。”

    二、铸就辉煌的力量,源自我们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天上不会掉馅饼。

    中国教育70年之所以如此辉煌灿烂,成功的经验在于:在实践中探索、完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无比的优势和巨大的力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定了我们必须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守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国特色。

    这是一条坚持党的领导之路。70年来,我们作为人口第一大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构建起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靠什么?关键在于党的领导。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我们才始终保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办学方向,才凝聚起亿万人心、汇聚起磅礴力量,中国教育才攻破了一个又一个世所罕见的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这是一条立德树人之路。70年来,中国教育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下功夫,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和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旗帜鲜明地在大中小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每个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立德树人的教育自觉,中国教育道路才越走越宽广。

    这是一条优先发展之路。70年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成为全党全社会的理性自觉。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去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要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优先发展的是教育,成就的是国家整体崛起。

    这是一条坚持人民立场之路。70年来,中国教育成功实现“两基”战略目标,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大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这背后都写着4个大字:“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和独特优势。教育的一切努力都围绕人民,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有了坚实保障。

    这是一条奠基民族复兴之路。70年来,教育一直跟随着国家发展的脚步,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教育在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等方面进行了持续的改革与创新,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70年来,中国教育一方面大力促进公平,一方面努力提高质量,逐渐形成了以素质教育等为代表的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教学风格、实践智慧。它扎根中国大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教,坚持把服务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作为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奋力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70年来,教育与国家同心同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就是在服务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

    70载雄关漫道,70载风雨兼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应党和国家事业的需要,在不断摸索中逐渐走向成熟的。

    让我们首先回到这条道路的起始阶段。1949—1966年,那是新中国教育的开基创业期,一切都在艰难中起步。

    ——建章立制,逐步确立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定下了教育发展的基调。此后的十几年间,我国调整了知识分子政策,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了大、中、小学三个全日制学校暂行工作条例……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促进了社会主义教育的健康发展。

    ——扫除文盲,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水平。有这样一张上世纪50年代的老照片:1952年8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5周年全军运动会在北京举行,短跑运动员在进行识字赛跑比赛。这是当时扫盲运动的一个缩影。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场轰轰烈烈的扫除文盲运动便在全国范围内展开。1949—1964年,有近一亿中国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院系调整,努力培养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新中国成立之初,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模糊。1952—1955年,我国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高等院校的院系、专业机构和布局进行了调整。经过调整,高校基本能够适应国家对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