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昂首阔步行走时代前列 我爱你发愤图强书写伟大传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0-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9年9月27日,广州小朋友挥舞国旗歌唱祖国。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2、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和智力支撑 2017年6月7日,全国高考第一天,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考点门口,考生和家长击掌鼓劲。视觉中国 供图 3、教育对外交流规模迅速扩大 2019年9月28日,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教育学院的50余名留学生,在青岛礼仪文化节开幕式上,祝福中国。 视觉中国 供图 4、国家资助 成就梦想 2014年9月4日,福州大学工作人员(右)向学生介绍贫困生的资助申请条件。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人民教育家”于漪(左)和青年教师在一起。资料图片 2016年9月9日,教师节前夕,海南中学新入职的20名新教师集体宣誓。视觉中国 供图 6、教育法律标准体系逐步建立 2016年5月31日,湖北省宜昌市新华书店,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读本。
视觉中国 供图 2016年9月22日,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民族小学的学生(大部分是佤族)在上计算机课。 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穿越70年时光隧道 感受新中国光辉历程:全国师生共上一堂爱国课(第一期) 穿越70年时光隧道 感受新中国光辉历程:全国师生共上一堂爱国课(第二期)

    中华民族素来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憧憬着“学有所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梦想,无数先贤为延续中华文脉、培养治世良才不懈求索。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推动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将这些梦想变为现实。

    1、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新中国成立初期,4.5亿人口,80%以上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1949年全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生只有11.7万人。如今,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在人类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前教育“从无到有、从有到优”。2018年,我国幼儿园数从1950年的1799所增加到26.67万所,在园幼儿从14万人增加到4656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0.4%提高到81.7%,已经超过世界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任务,我国加速走过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义务教育普及之路,实现了对世界的庄严承诺。2018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学校21.4万所,在校生1.5亿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已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高中阶段教育不断发展,体系结构趋于合理,普及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1949年的1.1%提高到88.8%,已超过世界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1977年正式恢复高等教育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走上健康发展道路;1999年开始实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入学机会大幅提升。2018年,我国普通本专科招生791万人,毛入学率已达48.1%。

    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崛起,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服务产业、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

    国家教育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从2012年起实现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并保持连续增长。

    2018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人,我国教育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2、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和智力支撑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才匮乏。“一五计划”实施期间,仅工业、运输业和地质勘探等方面就需要技术人员30万,而已有技术人员包括见习技术员仅14.8万,缺口达15万;整个“一五计划”期间,高等教育只能向国家输送不到5万名毕业生。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几代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奋斗,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我国用20多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义务教育普及之路,用十几年时间实现了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快速发展。2018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6年,新增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48.2%,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6年以上,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018年,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2831万人。70年来,高等教育累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亿万名高素质专门人才,职业学校累计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人才。我国高校在全球的排名位次整体大幅前移,高校产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教育大发展有力推动了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了国家战略有效实施,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亿万人民通过受教育实现了完善自身、改变命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3、教育对外交流规模迅速扩大

    1950年,中国恢复招收来华留学生和派出留学生,当年共招收了33名来华留学生,派出了35人出国留学。以1978年12月派出第一批52名公派赴美留学生为标志,中国开始大规模向欧美等发达国家派遣留学生,揭开了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序幕。1984年国家颁布自费留学政策,次年留学人数增幅超过50%,总人数近5000。1992年国家出台“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工作方针,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次年自费留学人数突破10万。2016年出国留学人数达54.45万,归国留学生总数在2016年达到43.25万人,占比达当年出国人数的80%,归国人数增速首次超过出国人数增速。

    2018年,来华留学人数达49.2万,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成为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从中国学生在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中的表现优异,到正式成为本科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成员,再到发达国家开始引入中国的教材、学习中国的经验,国际社会对中国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中外合作办学从无到有,截至2018年,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超2000个,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相继成立,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政府间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46个重要国际组织经常性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海外学习使用汉语人数达1亿,中国语言、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教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重要桥梁、重要纽带。

    4、国家资助 成就梦想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5年):实行学生供给制、人民助学金、学杂费减免等。

    “文革”前后(1966—1977年):整体延续之前17年逐步改革发展起来的学生资助政策,人民助学金制度仍然是学生资助的主要形式。

    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逐步形成以政府资助为主体、社会资助为补充的政策格局。

    经济转型时期(1993—2006年):资助主体逐步多元,资助规模进一步扩大,混合资助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

    新资助政策体系(2007年至今):实现“三个全覆盖”——所有学段全覆盖、所有学校全覆盖、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从制度上基本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2018年,全国累计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学生(幼儿)9801.48万人次(不包括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增加营养膳食补助受助学生3700万人。

    2018年,全国累计资助金额达2042.95亿元(不包括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比上年增加160.81亿元,增幅8.54%。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