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想未来之城 开启未来教育
项目化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高频热词,这种学习形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真实性情境为前提、以挑战性任务为驱动、以持续性探究为路径、以展示性成果为导向,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真实的、复杂的、跨学科的问题进行探究,探索解决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高阶思维和综合素养。
建平实验中学作为上海市二期课改首批实验基地、上海市实施绿色指标评价项目学校,一贯具有强烈的改革实验意识,学校以“探索真知、追求真理、学做真人、活出真我”为育人目标,努力创设真情境,培养学生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的能力。在培养“真人”的校园氛围中,项目化学习应运而生。
当前国内的项目化学习中很多项目都是“舶来品”,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是本土化。建平实验中学在推进策略上注重了二者兼顾。
他山之石:创想未来之城
从2015年起,学校就组织学生参加“未来之城”大赛。该项比赛是由美国全国工程师周基金会发起的面向全球青少年的一个教育课程和项目活动,距今已有20多年历史,旨在帮助青少年通过项目化的学习方式,对科学、艺术、技术、工程学和数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为人类设计100年以后的城市。设计成果通过城市描述论文、城市物理模型、虚拟城市设计、现场演讲来展示,要求模型制作费用需控制在100美元以内。该项活动2014年被引入国内,目前已有几百所学校参加。
建平实验中学于2015年首次参加该项比赛,本年度大赛主题是“固体垃圾的处理”,建平实验中学的参赛团队设计制作了一个虚拟港口城市,在垃圾处理方面,通过真空磁悬浮管道运输并高速撞击达到最大化压缩,此项成果荣获上海赛区的总冠军。此后连年参加该项比赛,成绩不断刷新。2016—2017年度赴华盛顿参加全球总决赛,斩获最佳人气奖,这是中国海外军团所获得的首个奖项,实现了零的突破。
纵观所有获奖作品,具有如下共性:一是注重知识与生活的有机联系,二是科技与人文的比翼齐飞,三是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四是中国与世界的紧密对接,五是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迄今,学校“未来城市”项目已具有扎实的基础,具有相当的成熟度。
本土之玉:建设未来课程
参加“未来城市”大赛虽有一定规模效应,但毕竟只是赛事驱动的项目化学习,受种种条件制约,项目化学习的受众面还局限于学校中的部分被挑选出的学生。为让全校所有学生都能够体验并受益于项目化的学习方式,学校近年来致力于校本化实施,以下以六年级的“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化学习为例,来提炼本土化实施的主要特点。
首先是提出真问题,创设真情境。以“一个人二十八年在荒岛上如何生存?请为他提供一份《荒岛求生指南》”为主问题,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去解决主人公面临的真实问题。其次,体验真阅读,实施真合作。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原著,在校内与同学分享自己对于问题的思考,从而形成一个阅读共同体,整个年级也形成了一种沉浸式阅读氛围。再其次,建立真联系,进行真探究。从如何整体设计到标注在荒岛求生地图上标注的小小比例尺,从原料采购、工具选用到呈现出的创意推拉门、点亮二极管篝火,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利用更多维的学科知识和学习资源习得更多技能。而一些难以解决甚至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则通过撰写小论文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或运用多种学习平台去解决自己的问题。最后,完成真任务,诞生真成果。沙盘与立体书合体作为项目化学习的完整成果,在校内与自媒体平台上进行展示,并由师生共同评比奖项,激励用心、用情、用力的学生。
教育之梦:培育未来真人
从借鉴他山之石到开采本土之玉,建平实验中学积极探索,采取由点到面、全方位、立体化的策略推进项目化学习,在学科融合、场馆建设、课程开发、资源挖掘等方面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一是在项目与资源方面,从“拿来主义”到校本创生,从局限校内到放眼社会。教育一个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还需要一个村庄、一座城市。在开展项目化学习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政策资源、学校资源、家长资源、学生资源、竞赛资源、企业资源、公共环境资源、网络资源等,为项目化学习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与助力。
二是在课程建设方面,从边缘活动到主流学科,从科技类单一项目到学科融合。项目化学习不是主流学科之外的一种点缀,而是学校进行深度学科融合的重要抓手。
三是教师与学生由孤军奋战到跨界联手,由个体单干到项目代表牵头共研。除项目化学习教研组外,学校还从校外特聘科学顾问加强团队力量,并在每个班级特设一名项目代表,负责本班与项目化学习相关的组织与安排。教师和学生两支队伍在跨界交流中,参与热情被点燃,发展空间得以拓展。
四是在学习空间方面,由传统的教室到项目工作坊、释放潜能的生命场。教学设备也在原始教具的基础上增添许多智能装备。科技力量正在日益深入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学设备对课程改革的助力越来越大。
五是学习评价由传统的单一终结性评价变为多元形成性评价。通过这条富有特色的项目化学习之路,建平实验中学的学生拥有了通向未来幸福生活的多元路径。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