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开宇:生态消费追梦人
最近,“垃圾分类”成为热词。在湖南工商大学,有这样一位副教授——
她可以连续几年不添置新衣,连日化用品都很少用。平日洗发、洁面等用品,均来自于自然界的植物萃取自制。
无论是行走在校园里,抑或在外出差,看见垃圾她总要随手捡起来。丈夫送她的包包,也经常装满了随地捡来的“花花草草”。
她努力推介生态消费理念并身体力行,在各种公共服务平台公益开课、举办讲座,影响受众数十万人次。
她叫陶开宇。“平时不是在学习、宣讲,就是在落地实践,我愿用终日努力,换来生态消费的点滴进步。”她说。
不落伍的土味时尚
用五彩陶土做成耳环、用植物本色体验自然拓染、将土豆和艾汁等做成食物球随身携带……身边随处可见的小物件,加上创意和劳动,摇身一变就成为绿色、环保、有趣又有用的创业项目展品。
不久前,长沙市高校环保创业集市举行,陶开宇带学生参展。“我们参展的初心,就是为了让人们了解生态消费。”陶开宇说,研究生态消费、践行生态消费,已经成为她的一种习惯与日常安排。
生态消费,简单来说,就是在消费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都能坚持运用生态标准,尽可能减少给大自然造成的污染和负担。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在太难太难”。2006年,陶开宇考上博士研究生,结合自己的科研兴趣,决意将绿色消费行为经济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承想,一入“消费”深似海,从此人生更“精彩”。
消费行为研究,不能只做理论,而是要深入到消费个体的生活日常,思考消费者怎样选择、基于什么原因选择、不同选择的后果有哪些。她越深入研究,越觉得忐忑:“消费者对生态效益的在意度,远少于对省钱划算及炫耀挣面子的考虑度。”
与其听人说,不如自己干。
最开始,陶开宇做“有机团购”。她先开通“樱慈”新浪博客,又建了个QQ群,访客和成员都是天南海北的有机生活爱好者。于是,从广西买老品种大米、从湘西买野生猕猴桃、从河南买铁棍山药……两年多时间,她组织大家团购了数吨原生品种大米、数千箱古方红糖、万余盒陈年艾条等近百余批次的贫困户农特产。
2008年,她创建“樱慈公益”团队,倡导“有机生活、互助体验”,把生态知识宣讲和创意实践作为工作重心。2013年,她推动成立第一家挂靠长沙民政局的NGO(非政府组织)。陶开宇决定通过自身努力,让生态消费成为一种绿色低碳的时尚生活方式。
她连续几年不添置新衣,家里很少见到沐浴露、洗发水和护肤品。她将红糖、生鲜植物厨余、自来水等1∶3∶10发酵三个月制成各类天然环保酵素,配合无患子、茶籽粉、木槿液用来洗头洗澡,拒绝化学产品。但她又很潮,一条简单丝巾她可以系出一百多种“花样”,一件普通旗袍可以穿出典雅风情。
“陶老师的‘土味时尚’,有着一种独特的女神范儿,很多学生不自觉地就成为生态消费的追随者。”黄雅是陶开宇的同事与闺蜜,如今,她也是陶开宇生态课堂的参与者和传播者。
打卡进阶的生态课堂
陶开宇的“生态消费理论与实践”,是湖南工商大学的全校网红选修课。除了传统的理论与案例讲授,更吸引人的是让生态消费鲜活起来。
走进课堂,仿佛走进了一个琳琅满目的生态创意作品展示现场:从田野采回来的带着露珠的蒲公英和紫云英;用植物色素做成的环保唇膏与口红;用废弃纸张做成的小巧风车以及易拉罐缠上麻制品的精致笔筒;用无患子酵素泡制的压缩面膜。还有各种时令美食,春天做青团、夏天做凉粉、秋天做月饼、冬天做汤圆,连很多人不认识的南酸枣、豌豆尖也变身美味佳肴。
“我原以为‘生态消费理论与实践’是口号般的空洞理论,才上了几节课就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老师居然在教室里教我们识别各式花草,让我们学习用废弃植物边角余料自制萝卜皮、豆渣饼、薯叶汁等美食,一切简直不可思议。”有学生在网上惊呼。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都好,远离自然,沉迷网络,不少处于亚健康状态。”陶开宇结合十余年的调研经历认为,促进生态消费,就要从源头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养成环保习惯。她将全班百余名学生每五人分成一小组,让他们在“蔬醒生活”“不塑生活”“食物森林”“光盘行动”等主题中自由选择,课前收集资料、制作作品,课中集中展示、畅谈体会,课后集体打卡、自发养成生态消费习惯。
朱同学所在小组的打卡主题是“不塑生活”,即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使用塑料物品。小组成员每天主动发照片到微信群进行打卡,微信群里的斗图大战一触即发:有的手里常备保温杯;有的外出购物自备帆布袋;有的做了麻绳杯垫给室友;有的分享新型的无塑料纸快递盒。“我们的生活似乎已离不开塑料,但通过35次打卡学习,我们理解到‘不塑生活’是可以做到的,只要我们积极找寻替代塑料的生活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对生态环境的思考和关心,也发现了日常生活之美。”朱同学对记者说道。
为了做好“食物森林”这个专题,陶开宇在长沙城郊将两块荒地开辟为“有机农场”。上课之余,她一有空就往地里跑。几年下来,她的皮肤晒黑了,双手粗糙了,种菜把式也越来越专业了。她与学校的水果店达成协议,定期拖走水果店原本丢到垃圾站的果皮。平均每周收集50公斤左右,年均2500公斤,10年就减少果皮垃圾25吨左右。这些果皮有的被制成堆肥,有的发酵制成了酵素,可以用来消毒灭虫害。基地上产出的各式菜蔬,除了少部分用来送人,她都拿到课堂,给学生展示,或者分类做成安全食品,供学生们体验从田间到美食的奇妙历程。“我们的地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原汁原味,菜香着呢。”
如今,农场还成了师生聚会的上好场所。“每次回长沙,我都会去基地找陶老师,清新的空气,新鲜的蔬菜,就像回家一样。”已经毕业八年,现在上海工作的海燕说道。
发光发热的党代表
“看,这是陶老师帮我们设计的项目,效果蛮好哩。”在长沙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屋顶,工作人员正在厨余堆肥而成的立体菜园子里采摘新鲜蔬菜。该单位采用陶开宇的建议,将厨余变沃土,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水果和蔬菜。
2006年,陶开宇当选湖南省第九届党代会党代表,这让她有更多机会广泛接触社会。十余年间,她担任长沙市“两型大使”,在湖南省老干部局、湖南省人社厅、湖南图书馆、长沙市科协、长沙图书馆、长沙老干部活动中心、东湖社区、青竹湖中小学和多家有机企业开展有机生活、环保理念、爱心公益相关讲座,年均上百场,总数逾千场,影响数十万人次,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酵素妈妈”“民间河长”“环保卫士”“花仙子”。她还将自己的学生培养为长沙市两型公益宣讲员。
每天不到6点,她就早早起床,开着那辆十余年的小汽车,在学校、农场、培训基地、创业展台间穿梭,备课、上课、培训、种菜、互动、整理资料、指导团队、记录日常,一直要忙到晚上12点才能休息,“儿子今年读高三,我也没花什么时间辅导,尽量发挥榜样作用”。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这些公益活动并不能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她早在2004年已是湖南工商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之后却没再在职称评定上全力以赴。对此选择,她表示坦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得有所取舍”。从“学院派”转向“田野派”,这让有些人感到不解、为她可惜,她却乐此不疲,“有些事情,总得有人来做”。
她曾经在论文中提出,要倡导节约型消费理念、选择两型消费方式,“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消费者为主角”。如今,这些判断都在国家的大政方针中得到了体现,这让她能够更加淡然地看待眼前得失,更加坚定地投入生态消费实践与传播。
付出终有回报。如今,少点外卖、多吃素食、减少垃圾、资源再生等生态健康的消费理念,在学校悄然成风。“每次闪过浪费物品的念头时,我都会想起陶老师的教导。”“不仅仅是我,连我的家人,也在关注陶老师及团队的活动,受到她的影响。”学生们对记者表示。
陶开宇始终认为,生态消费,是时代所需、大势所趋。“也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愿意做一个先行者。”她说道。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