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外语能力 展现文化自信
■课程特稿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外语教育,特别是国民基础外语教育的一系列决策和改革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同步,与祖国同行。,上世纪50年代全国的俄语学习热、60年代外语教育英语语种的回归、改革开放后全民学英语大热潮,以及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高考改革、各类国际外语教材的引进和合作开发、各类电视和广播外语教育节目的播放等,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甚至成为当时改革开放的代表性事件和潮流风向标。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与国际接轨的加速,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我国这样一个国土面积辽阔、人口数量巨大的大国中,为适应新形势和新时代要求,广大外语工作者大胆借鉴创新、勇于实践,推动外语教育不断进步,使我国的国民外语能力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代年轻人,外语知识、外语能力明显提升,外语教育进入了理论和实践的新时代。
我国外语教育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对外语学习的认识和定位更加科学
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的外语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外语战略和国家的外语能力包括对外沟通能力、传播能力与因此制定的外语教育政策。从社会发展角度,则需关注全民外语能力的提升。全民外语能力是国家外语能力的人本化体现和落实,国与国的沟通既要在政府和机构层面进行,也需要民众的、日常的、细节的交流,特别是人心的交流。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人民群众走向世界,旅游、出行、定居、工作,更加广泛参与世界事务,国人在国际交流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清中国道理、讲明中国道路的表达力和影响力都有赖于外语能力。国民外语能力是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基础外语教育既要为国家输送国家层面需要的高端外语人才,更肩负提升全民外语能力的宏大使命。
几十年来,我国外语界一直矢志不移,在实践基础上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理论,引进国际先进外语教育理念,结合国情不断思辨、修正和创新,形成了基于我国国情和教育传统的外语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范式,从以语言为本、关注语言体系和知识的传输,到以功能为本、关注语言的交际和沟通功能,再发展到本世纪以来以人为本、关注语言学习者的全面成长,形成了以人为本、实践为本的外语教育原则。这是我国外语教育界的语言观、教育观和发展观的巨大进步。
在实践层面,从当年大量引进并尝试落实国际外语教育理念和方法转变为更关注外语教育的本土化、对引进的理论进行辩证思考和实践检验,不再盲目跟进。这其中一个重要认识,就是外语教育要有利于我国亿万学习者的素养成长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就是说,外语能力是信息时代、全球化背景下一个民族应该有的全民素养之一,外语学习是信息时代每一个学习者的权利和义务。以人民为本,推进全民外语学习,让外语成为新时代人民大众的基本素养之一是外语教育的根本追求。全民的外语学习与专业的、学术的外语学习有很大不同,不能简单用专业的标准和眼光要求和评价大众普适性的外语学习。当前,需要进一步就全民外语教育的性质和战略任务进行深入研讨,关注如何让普通学习者在新的信息化时代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全民外语能力和综合素养。
对外语教育在认识上的进步,另一个重要标志是在全面课改中,基础教育外语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研制。从上世纪以内容为主的教学大纲走向新世纪整体课程的综合设计,课程标准设计的逻辑和基本思路发生了根本转变,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外语教育观。这个认识和课程标准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外语学习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切实解决并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关系到立德树人的根本问题,是历史性进步。外语教育的育人功能更加明确:通过外语学习,学生应该在语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方法和学习策略)、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评判、思辨和创新思维的锻炼)、文化理解和鉴别能力(平等的文化意识、平和的跨文化理解和交流能力),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爱心奉献)等方面有体验、有锻炼、有思考、有成长、有坚守。外语既有进行交流的工具性价值,更有通过外语学习使学习者获得自我身份认知、培养积极正面的情感和正确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和爱国情怀等重要的育人价值。
外语教育认识的进步为外语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保证和引领。当前,西方对我国的发展采用各种手段干扰。我们要在外语教育中,让学生通过比较、欣赏、鉴别、借鉴、评判等学习活动,提升对祖国文化的认知、认同和热爱,提高在文化语境中平等、理性交流的能力。在今后的外语教育中,要始终坚持外语为“我”所用的原则,从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认识和推进全民外语教育,为21世纪我国与世界的有效、深度交流,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学习外语。
学习外语人数剧增,师生外语素养稳步提升
本世纪以来,我国在各级各类学校或教育机构学习外语的人数保持在近3亿,堪称世界第一。全国外国语学校、外语特色学校数以千计,面对基础教育学生的外语学习报刊达几十种。每年全国各级外语类活动吸引数以百万计学生参与,他们通过丰富的外语活动开阔视野,了解世界,锻炼外语交流能力,每到寒暑假几十万中小学生有组织地参加在国外举办的外语夏令营和国际游学,等等。随着我国英语学习和使用人口的持续增长,中国人的英语学习对世界的英语和英语的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外语学习人口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是本世纪初,教育部决定自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我国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明智之举。总的看来,我国20年来小学英语教学取得了成功,让近亿的城乡孩子小学开始接触英语。这个决策和20年来的实践让我国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在国民综合能力培养方面赢得先机,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作用。
全国小学开设英语之初,英语教师,特别是合格教师团队匮乏是主要困难和挑战之一。几十年来,特别是本世纪新课改以来,国家下大力气抓教师培养和提升的工作。从2000年教育部“园丁工程”到已有十年历史的教育部“国培计划”,以及各地、各级、各类机构举办的各种教师培训项目,培训了上百万各学段的英语教师。培训为教师迎接新时代教育改革,更新理念、针对性提升技能、学会反思和研究起到巨大推动作用。通过培训,小学教师队伍迅速成长,很多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我国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年轻、有朝气、爱学习、懂教学、爱学生,专业水平不断提升,能够适应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和小学教师团队的成长,在世界外语教育范围内都是有重大意义的大事件。同时,几十年来,面对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与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的不足,我国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坚持不懈狠抓教师队伍培训与建设,外语教研界也开创很多鲜活有效的培训和传播方法,激活教师的思维,大面积提升外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效果十分明显。这些都值得外语教育界关注、研究、总结。
技术与方法与时俱进,新理念指导课程、资源与测试变革
改革开放的大环境给了外语教育发展巨大空间,几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材的编写在不断研究、借鉴、学习国际先进外语教育理念,通过多种方式开发适合我国国情和学情的教材和学习资源。在新一轮课改中,更是以“我”为主,利用国内外优质资源和专家团队,开发出一批符合我国教育方针、培养目标、适合我国国情和学生学情、具有中国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各种外语教材。
外语教育改革的另一个显著进步是大量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品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众多出版和新媒体机构开发多媒体、多模态、多信息渠道、多维师生互动、评价形式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使外语学习语境更加真实,学习更加便捷,形式和结构更好用,内容更丰富、亲和,极大方便了学习者的学习。
改革开放以来,在几代人研究和改革的基础上,我国的英语测试吸收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测试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随着广大研究者、实践者的认识和社会心理承受力的提高,在大型关键性、综合性测试中,如英语高考和各地的英语中考中,教育部门稳步地、渐进地尝试新理念和新技术,更加凸显对综合语言能力的考查,用贴近真实语用的跨技能测试形式,推动信息技术支持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检测。这些改革措施影响、倒逼学校开展英语教学改革,对提升学生的真实英语使用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正在产生正面的影响。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研制和相关测试的开发,使我国从外语测试大国走向外语测试强国。
我国基础外语教育的进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征程的一部分,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今后,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一是在信息时代改进中小学外语教育方法和模式,开发优质教育资源,让下一代学生更有效、更快捷地学习和学会使用外语;二是面对新高中课标、新高考和新高中教材的推出,要研究如何将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用好新教材;三是要研究和创新有利于外语教师团队整体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培训机制和资源建设机制。
(作者雷军系贵州省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副教授、微语言英语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连仲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及修订组核心成员,自上世纪90年代起深度参与我国基础外语教育的历次改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