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种下的种子 正在开花结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0-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1世纪,中国将与世界分享管理奥秘。”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预言,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10月18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首届国际周正式启幕,在东西方管理学大师的思想碰撞中,中国学界再一次给全世界注入东方智慧。

    短短40年间,管理学在中国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从“引进来”,到“中国化”,再到“走出去”,管理学“中国学派”是如何赢得道路自信的?

    与企业共成长,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或许是一个观察样本。     从“引进来”到“中国化”,中国管理学的成长路径

    1979年,中国工商行政管理代表团访问考察了美国5所管理学院后提出,“从具有5—10年管理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中选拔优秀管理人才,采用综合性的培养方式进行研究生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企业中、高层职业管理人才”。这次提议,被认为是中国引入和改革管理教育的萌芽。

    改革开放后,对于人才和理论的需求,催生了大量的管理学专业诞生。早期的管理学作为经济学的二级学科存在,相关学制、教材、理念均引进自西方。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理论陆续出现在中国企业的管理中。

    1998年3月25日,海尔集团 CEO张瑞敏应邀登上哈佛商学院讲台,为学生讲授中国企业的管理之道,《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案例同时被收入哈佛案例库,这是中国企业管理经验开始获得世界认可的一个重要标志。

    张瑞敏说:“海尔未来发展的资本是全方位创新体系。”而这个体系的背后,正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许庆瑞院士团队的理论。

    2002年,许庆瑞提出全面创新管理理论,此后,他的团队一边研究理论,一边常驻企业调研,帮助海尔搭建了技术创新平台,这才有了海尔一年100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的好成绩。

    这无意间揭示了管理学中国学派与企业实践的渊源:与企业共同成长的企业家和学者,在总结提炼管理实践的基础上,自下而上“长”出更符合中国情境的管理理论。

    管理学“浙大学派”,与企业发展同行

    在许庆瑞全面创新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弟子们将他的理论和“与企业同行”的做法继续发扬光大,这促成了管理学“中国学派”分支——“浙大学派”的形成。

    海康威视是伴随着管理学“浙大学派”成长的。在某次浙大的活动上,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颇有感慨,创业时他尚在浙大管院攻读博士,从创业前9个月开始,导师吴晓波教授就开始指导企业的发展。此后,每逢海康威视关键时刻,陈宗年都会与导师一起商量。

    吴晓波是许庆瑞院士的弟子,在许院士理论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二次创新”理论,更加强调企业引进技术的同时,还要不断开放创新,持续不断地与技术源、客户、产业上下游互动学习,建立可持续的创新生态体系。

    现任浙大管院院长魏江教授,是许庆瑞院士的另一个弟子,他的“非对称创新战略”,同样影响着中国经济的现在和未来。

    2010年3月29日,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沃尔沃全部全资收购,成就了中国汽车行业史上影响较大的一起收购案,也在中国企业“出海”历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最初,几乎没人看好这桩“蛇吞象”的生意,但李书福在“非对称创新战略”中找到了自己的理论依据。

    魏江认为,中国企业在技术体制、制度环境、市场环境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而在全球竞争中,往往存在诸多不对称因素。“基于这种‘不对称性’优势,中国企业可以借由组织设计的非对称战略、学习方式的非对称战略、追赶路径的非对称战略以及制度设计的非对称战略,来进行以弱胜强、以小博大性质的追赶与超越。”魏江说。

    “非对称创新战略”的获益者还有万向集团。近年来,万向集团运用“非对称创新战略”,先后并购舍勒、AI等30多家美国公司,并初步形成了全球资源整合创新、产业链互动创新、企业全面协同创新“三位一体”创新体系。

    厚积薄发“走出去”,中国管理寻求“共生与发展”

    据浙大管院发布的《2019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校友上市公司》榜单,截至2019年3月,共有80位浙大管院校友担任上市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或总经理,管理或控制着70家上市公司(含A股、港股、美股),其中不乏海康威视、吉利汽车、大华、万向集团等企业的身影。

    与企业发展同行,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现实难题,这是管理学“中国学派”的特点,也是“浙大学派”始终坚持在做的事。而民营企业和创业公司云集的浙江,又给了管理学“浙大学派”成长的土壤。

    2012年,老字号企业“沈荡酿造”引入浙大管院专家和上海知名策划团队,挖掘企业内涵和历史文化,开发8款年份黄酒。2016年4月, “沈荡老酒策划案”捧回全球品牌策划大赛中国区桂冠。

    2017年,中国管理学至高荣誉“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颁给了海康威视总经理胡扬忠,案例是《“萤石”生态圈撬动创新业务增长点》。跟陈宗年一样,他也是吴晓波教授的学生。

    当年种下的种子,正在开花结果。引进、创新、传承、再创新,“浙大学派”的背后,是中国管理教育的良性循环。下一步,要“走出去”。

    10月19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探讨的 “共生与发展”,或是浙大管院国际化战略的又一个开端。在魏江看来,当今中国管理学教育正处于从“不自信”到“自信”,从“一味模仿”到“理论创造”,从“学习他人管理方案”到“提供中国管理方案”的转变期,这是难得的拐点,“中国学派”要抓住范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向全世界贡献“中国人的管理理论和智慧”。

    (段云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