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产教融合开路先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1-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图1:省市领导、工程院士为佛山基地揭牌 图2:“1—3—5—7”创新培养体系 图3:“高校+中心+示范点”运行模式 图4:“五育人”特色举措

     一、建设背景

    为贯彻落实广东走在全国四个前列的要求,积极布局实施《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努力在全国率先建设广东省产教融合示范区,推动和扶持佛山市与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率先成为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企业。2015年在全国工程教指委的支持下,广东省先后在产业大市佛山、东莞、中山建设了三个区域性“政产学研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其中,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以下简称佛山基地)就是广东省教育部门、佛山市政府部门共建的“政产学研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图1),通过佛山市财政投入建设基地平台,依托佛山制造业优势产教融合联合培养研究生,以此为纽带推动校企协同创新,解决人才培养和高校成果转化两个“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理念和模式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负责佛山基地日常运行管理,该校抓住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机遇和佛山产业优势,融入佛山众多创新要素建设基地创新圈,以“人人有专利、个个在转化”特色理念深耕高级工程人才培养。佛山基地具有“政府主导,校企协同,项目驱动”特点,在国内率先探索构建了“1(桥梁)—3(协同)—5(融合)—7(转化)”工程硕士创新培养体系(图2)和“高校+中心+示范点”运行管理模式(图3),以“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的理念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通技术、通研发、通管理”三通型高级工程人才。

     1.“1—3—5—7”创新培养体系。政府部门搭桥成立基地中心第三方服务平台,促成多所高校和多家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以省市共建基地为桥梁纽带,政府、高校、企业三部门协同,政、产、学、研、用高度融合,实现管理向服务转化、研究成果向企业效益转化、课堂教学向车间教学转化、单一导师培养向主副导师培养转化、理论向实践转化、学向用转化、立足于论文的实验室研究向服务于产业的工程实践研究转化。

    2.“高校+中心+示范点”运行模式。高校为中山大学等15所省内研究生培养高校,示范点为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等70家佛山领军企业,省市共建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即佛山基地中心设在佛山市仅有的硕士层次培养高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由该校4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广东省教育部门、佛山市政府部门成立了联合领导小组,佛山市成立了人社、科技、经信、教育等多部门协调小组,其中广东省教育部门为基地下达专项招生指标,佛山市提供运行经费和优惠政策。在政府部门财政投入、政策保障下,省内研究生培养高校向佛山企业注入创新资源(包括人才、科研平台、成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提高企业生产总值,积极向企业进行成果转化;企业提供研发项目供研究生专业实践、撰写学位论文,企业导师指导研究生工程实践,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人才。

    三、“五育人”特色举措

    创新了特色党建引领育人等“五育人”培养模式。

    1.特色党建引领育人。联合培养研究生来自省内多所高校,分布在不同企业,增加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基地构建了“1—2—3”特色党建育人模式,成立临时党支部承担党建育人中心,促成高校、企业两个主体落实党建育人责任,通过导师、课程、项目三大育人举措,支部建在研发车间,党建育人贯穿校企联合培养全过程,做到了研究生“离校不离学”,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

    2.主副导师关键育人。导师育人是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关键,改单一的导师制为主副导师,进一步强化导师立德树人和第一责任人制度。主导师是研究生校内、企业期间培养的负责人,分别由高校导师和企业兼职导师组成;副导师是研究生企业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实践环节的负责人,分别由企业人事管理专员和研发工程师担任。此外还选聘省内本科层次高校高水平教师和优秀企业家充实企业兼职导师队伍,提高企业培养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从思想政治、招生复试、培养计划、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等全程育人。

    3.课程思政全程育人。落实“课程思政”,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实施分层把关。第一学年由各高校落实基础课、专业课育人,第二/三学年由基地中心增设岗前衔接课程育人,促成校企育人无缝对接。衔接课程内容包括佛山概况(含人才政策)、企业规章和安全须知、行业标准等。通过衔接课程教育,帮助研究生尽快适应企业研发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熟悉了解佛山,做到感情留人。企业根据项目需要、研究生知识结构开设研发课程,要求研究生通过学堂在线选修,帮助研究生更加精准依托项目开展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

    4.研发项目精准育人。联合培养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为首位,以“三通”人才培养为目标,注重通过项目驱动形成校企互利共赢机制,实施精准育人。学位论文题目源于企业工程实践的研发项目,研发项目面向全省高校导师对接,研究生进入企业以研发项目开展研发训练,培养专业实践能力。以联合培养为纽带,高校导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提高了企业研发能力,促成成果转化,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形成校企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5.质量制度保障育人。制度是落实育人规范和质量的保障,省市出台了基地运行实施方案,制定了研究生联合培养日常管理、示范点管理、兼职导师管理、联合培养质量督导、临时党支部管理等管理办法。通过强化制度建设确保联合培养规范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了育人成效。

    四、建设成效

    基地(佛山)自2015年成立以来就受到了教育部门、全国工程教指委等部门的高度关注,有关领导多次莅临佛山基地,充分肯定了广东面向区域产业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做法,认为佛山基地模式就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方向,展示了教育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佛山基地建设成效也引起了媒体的广泛报道,其中《南方日报》2019年5月2日分别以“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破解产业一线技术难题企业实验室变创新梦工厂”和“这研究生没毕业,已经拿了1个专利发了7篇论文!怎么做到?”为题报道了佛山基地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乐能友,重点介绍了佛山基地“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的建设理念。

    4年来,广东省、佛山市累计财政投入近500万元,共有15所高校、70家佛山企业进驻佛山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在线培养硕士、博士600多名,在人才培养和服务产业方面成效卓著。

    1.人才培养。通过研究生联合培养实现了研究生“人人有专利,个个在转化”,毕业研究生人均专利成果2件,平均薪酬高于非基地毕业研究生23.7%,研究生转让专利成果2件,成立创业公司2家。研究生毕业后就业无缝对接,被企业“哄抢一空”,人人成为研发尖兵,2018年2016级控制工程专业朱振武同学获得全国第五届“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每年有不少研究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

    2.服务产业。每年超过50%的毕业研究生选择留在佛山就业,成为佛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通过研究生联合培养近200名高校导师进入企业,累计帮助企业解决研发问题1600多项,联合培养期间高校助力5家企业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帮助70家企业提高生产总值超过5000万元。

    下一阶段佛山基地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基地“1—2—3”特色党建育人引领作用,实现“技术培根,党建铸魂”,不断完善“1—3—5—7”创新培养体系和“高校+中心+示范点”运行模式,践行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核心培养理念,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力争在全国推广和示范,将佛山基地建成引领产教融合的标杆。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