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 让老百姓享有更多获得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1-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彭水民族中学校园 彭水第三小学苗族花鼓表演 森林希望小学开展书法活动 彭水五小的学生在青少年消防体验馆开展体验活动 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让山村学校学生午餐时间更快乐窦向军/摄影

    教育奠基中国

    这里,地处重庆东南部、武陵山区,“两山夹一槽”地势,美丽的阿依河蜿蜒流淌,自然生态良好;

    这里,有“世界苗乡”之称,辖区内有汉族、苗族、土家族、蒙古族、侗族等12个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

    这里,又是重庆仅存的9个国家级别贫困县之一,受历史和区位条件影响,贫困程度深,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70万儿女,在享受旅游、农业发展带来红利的同时,对教育有着深深的期盼,如何与良好的自然生态同步同向?如何打造教育的“绿水青山”?如何办让老百姓满意的教育?彭水教育人对此有着深入的思考。

    “教育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秉承这样的理念,近年来,彭水县政府部门在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着力提升教育质量,走出了山区、民族地区的特色发展之路,写就了一份栉风沐雨、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的答卷。

    “补短板”:

    优先保障,全面履行教育职责

    至今仍有村民记得彭水县第四小学最初的办学情景:全校仅有一名老师,一间民房,23名学生。2017年,全校师生进驻新校园。新校园现代化教学楼错落有致,科技艺术楼傲立山腰,融入智慧型管理的教室、科技室、劳技室、舞蹈室、书法室、录播室和独有特色的山谷书屋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各种设施设备高端大气。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这些年,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变了模样,真是越来越好了。”周边村民都为学校发展竖起了大拇指。

    这不仅仅发生在一所学校,彭水第三小学经过改建扩容后,学校新增教室36间,教师办公室10间,办学规模扩至每个年级8个班,可容学生3000人左右,有效缓解大班额现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几年,一直困扰学校的校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校长昌建敏脸上绽放了笑容。

    彭水县第三小学、第四小学仅仅只是该县着眼均衡,优先改善办学条件,逐步补齐办学校舍场地“短板”的一个缩影。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阶段,“实施科教兴彭、人才强县战略”成为全县共识。

    “努力办好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教育”,在这样的宗旨下,彭水教育人拧成一股绳,为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

    彭水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将均衡发展创建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定实施方案《彭水县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突出问题整改任务分解表》,制定并实施了《彭水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彭水自治县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实施规划(2014—2018年)》《彭水自治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工作方案》《彭水自治县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规划》等,明确了工作目标、时间表、路线图。

    党政重教成了第一要义。建立健全县领导定点联系教育、联系学校和定期研究教育工作等制度,研究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并强化财政对教育保障力度,增加落实教育投入。积极优化学校布局,努力满足办学需求。县政府部门、县教育部门分别与乡镇(街道)部门、学校签订责任书,全面落实责任。

    彭水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补齐教育发展的突出“短板”,编织教育公平的保障网——

    健全完善义务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细化部门、乡镇、街道责任,保障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创建国检达标;严格国检标准,按照“一校一策”落实责任,制定时间表,落实专人办理,认真筛查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国检标准所缺项目,缺什么就补什么,坚持做到特事特办,专人专办;进一步多措并举,加大财政投入,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对学校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依法治校水平。

    针对薄弱环节重拳出击。通过健全政府部门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工作机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目前,已累计化解均衡达标难题50个,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4个在建项目、启动征地扩建学校21所,办理66所学校的不动产登记证,逐步补齐办学校舍场地“短板”。 

    一组“硬数字”可见彭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先保障托底之功:2014—2018年,全县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70.62亿元,连续5年教育经费投入达到了“三个增长,一个提高”法定增长要求;投入校园文化建设资金2060万元,学校校容校貌焕然一新;2014—2018年,落实“全面改薄”资金,累计投入资金37695万元,在改薄的基础上推动了均衡发展;近5年,按教师工资总额1.5%划拨教师培训经费2926万元,用于对师资队伍提高培训;2016—2018年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城市教育费附加、城市建设配套费及土地出让金等按规定计提,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累计17314.2万元。

    “出实招”:

    重拳破冰,全面加快一体化发展

    从一所基础相对薄弱的普通高完中,发展成为一所让老百姓充满期待的学校,彭水民族中学就是实例。

    彭水民族中学共有苗族、土家族、蒙古族等12个民族的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占比66%左右。历经几十年的坎坷历程,三次易名,两次迁校,2017年9月,彭水民族中学圆满完成了又一次迁校工作,实现了历史的转折之年。

    投资近4亿元的彭水民族中学新校区,教学楼、综合楼、科技楼、图书馆、行政楼、学生活动中心、艺体楼、学生食堂及服务部、学生宿舍,标准足球场、篮球场,应有尽有。“错过了这一机遇,民族中学将很难有更好的发展机遇。”李俊校长感慨道。

    有“面”还要有“里”。针对生源基础不理想、学生信心与勇气不足、视野受限等基本情况,学校提出了“养兴教立、德馨文蔚”的人才培养理念,从育德、育心、育行开始,做“幸福教育”,形成了“认知幸福、感知幸福、规划幸福、创造幸福”的校园氛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如何把教育做大做强?如何利用有限的优质资源,以强扶弱,以大带小,同向均衡共进?彭水县教育部门开动思维,积极探索实践集团化办学之路,用一体化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013年,彭水县印发了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采取“名校+分校”和“强校+弱校”方式组建教育集团。由一所优质学校为集团总校,乡(镇)村学校为集团分校,采取“一校多点”等方式全面启动农村薄弱学校扶助行动,强化优质中小学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教师队伍、教育科研等方面对乡镇及以下义务教育学校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集团化办学逐步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集团内学校之间实行管理互通、师资共享、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项目合作、捆绑考核。彭水要求各教育集团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校区之间的教育资源整合,实现集团内部课程、名师、德育、校外活动基地等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教育集团每学期应有计划地开展工作调研、指导和评估考核工作,每学期开展送教、学科集体备课、教科研等活动不少于4次,面向学生的各类协作活动每学期不少于2次。

    考核是严格的。彭水建立了教育集团化办学督导评估制度,制定完善教育集团督导评估标准和实施方案,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社会认可及发展潜能等层面,全方位进行办学质量监测,每学年对每个教育集团进行专项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相关学校学年教育工作和校长、教师年终绩效考核。逐步建立教育集团内学校捆绑考核制度,全面推进学校之间共同发展。建立集团化办学视导诊断制度,每年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开展集团化办学诊断,把推动教育集团发展与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结合起来,为集团学校健康发展把关。

    目前,全县已形成以彭水中学、彭水一中、彭水民族中学、彭水一小、彭水二小、彭水三小、彭水四小、彭水森林希望小学为中心的8大教育集团,涵盖龙射中学、郁山中学、鹿角中学等37所中小学,有效推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抓重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