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环境使校园欺凌无处生长
近几年,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严重危害着学生身心健康,阻碍着学生全面发展,甚至严重威胁到学生生命安全。加强校园欺凌和暴力防治,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文明安全校园环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维护社会安宁稳定、实现民族复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防治思路
补救与预防并举
从时间维度进行划分,可将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分为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三个阶段。发生前,欺凌和暴力处于酝酿时段。该阶段防治的重心在于“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使校园欺凌行为和暴力事件在萌芽阶段受到遏制,避免伤害形成。发生时,欺凌和暴力处于进行时段,属于未完成事件。这时,欺凌者对被欺凌者已造成了伤害,但伤害程度尚处于不确定阶段,所以要及时制止,将伤害降到最低。发生后,欺凌和暴力处于完成阶段。这时,要正视问题,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认真查摆问题,注重时效性,对欺凌行为和暴力事件零容忍。
针对不同时段的不同情况,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既要干预、治理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欺凌行为和暴力事件,也要预防、控制欺凌行为和暴力事件的发生。前者以补救型为主,面向的是欺凌行为和暴力事件的参与者。既要对欺凌者实施必要的惩戒与教育,进一步严格学校日常管理,不断完善学生欺凌与暴力预防和处置机制;也要对被欺凌者进行心理疏导,关注其创伤愈合,避免报复性思想的产生;还要以修复式对话的方式,注重欺凌者与被欺凌者主体间关系的修复,遏制欺凌行为与暴力事件再发生,营造和谐学习氛围。后者以预防型为先,面向全体学生。既要注重引导教育,培养学生友善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也要及早发现欺凌现象,对学生进行定期调查,随时关注学生动态,从源头上预防、控制校园欺凌和暴力,一旦发现欺凌迹象,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不能忽视或隐瞒。
防治主体
学校、家庭、社会共参与
校园欺凌行为和暴力事件的发生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导致的,不仅仅包括学生个人认识的偏差,而且也包括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取向、社会生活环境、网络、同伴关系等一系列因素。因此,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就要多方参与、多元防控,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治体系。
家庭要勇于担负责任。父母要转换教养方式,清理家庭环境中的暴力因素,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要提升自我修养,发挥榜样作用,为学生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做好表率,引导学生学会人际交往准则;要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学会互帮、互助、互爱;欺凌行为和暴力事件发生后,家长要及时进行亲子沟通,积极鼓励孩子进行康复训练。
社会要积极净化环境。应加强对校园周边重点区域、重要时段的排查力度,及时净化“隐蔽点”,清除校园欺凌和暴力的“作案地”。净化网络环境,遏制不良文化传播,防止暴力信息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社会要积极参与校园欺凌和暴力防治工作,引导公众理性关注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尊重事件客观性,既不轻视也不扩大。
学校要善于发挥作用。积极开展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教育,建构有效干预机制,完善预防流程,增强防治能力,提升防治效率;密切联系家长,掌握学生在家的生活状态,开设反欺凌家长课堂,提升家长应对校园欺凌和暴力技能,共同防范欺凌事件和暴力发生;积极配合社会,强化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打造安全校园,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防治路径
欺凌行为和暴力事件本质上都可归结为一种人际关系失调现象,是学生行为失范的一种表现。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关键还是要靠教育,教育可以有效预防欺凌行为和暴力事件的发生概率,最大限度地降低欺凌行为和暴力事件的危害性。
一是进行直接教育,设置专门的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课程,引导学生认识校园欺凌现象、了解校园暴力事件,丰富学生对校园欺凌和暴力的认知;积极开展预防欺凌和暴力问题的专题讨论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欺凌和暴力的危害,增强杜绝欺凌和暴力的意识;积极组织预防欺凌和暴力演习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意识到校园欺凌和暴力的破坏性,增强防范意识;加强冲突教育,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冲突,在协商、同伴调解中解决冲突。定期开展校园欺凌和暴力调查与诊断活动,及早发现、有效排解,引导学生摒弃不健康心理取向、消除敌对观念,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二是进行间接教育,采用渗透的方式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学生责任意识、道德情感,培养学生同理心,使之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宽容他人,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加强法制教育,普及校园欺凌和暴力惩戒制度,用规章制度约束人性中恶的一面,降低欺凌和暴力的发生风险,同时注重引导、激活人性中善的一面,培养学生团结、互助情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情绪管理,学会调节学习压力,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给予欺凌者、被欺凌者必要且不同的心理安抚和治疗,引导欺凌者换位思考、“知错改错”,帮助受害者宣泄负面情绪、减少心理负担;积极践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使欺凌和暴力无生存土壤。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